孩子不爱分享,你却强迫孩子分享?其实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文 / 蜂蜜妈妈
2020-03-14 08:33

文/蜂蜜妈妈

下班在回家的路上,顺便去小区旁边的公园转转。看到一群孩子围在一个孩子中间,都看着那个孩子手中的遥控汽车。想必就是这个遥控汽车吸引力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大家纷纷拿出手中的玩具要和这个小朋友交换。

但是这个小朋友一句话都不讲,光看着自己手中的汽车。

过了很长时间,坐在一边的奶奶看不下去了。径直朝孩子走过来:“不是在家里说好了,玩具要大家一起分享才好玩,快点汽车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真是小气。”

孩子还是无动于衷,奶奶看见自己劝说无效,开始从孩子的手里抢玩具,让其他小朋友一个一个玩。其他小朋友是开心了,但在一旁的孩子,耷拉个脸眼睛里满是委屈。其他小朋友因为不是自己的玩具,自己也不会操作,三下两下遥控汽车就开始乱撞。

孩子看见自己的遥控汽车,终于忍不住冲到另一个小朋友身边,抢走了自己的遥控汽车。奶奶走过来看看汽车,对小朋友讲到:“坏就坏了,大家一起玩才开心,坏了奶奶再给你买一个。”

现在很多家庭的模式都是6+1模式,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肯定是不同于过去年代的孩子了。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孔融让梨”、“推梨让枣”等典故,都为讲述了关于分享的道理。但我们现在的时代与过去,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

过去的家庭因为孩子太多,大一点的孩子迫于家庭因素早早的就开始照顾弟弟妹妹。让孩子学会分享,是孩子成长必备的社交能力,但是我们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被迫分享”对孩子自身成长的伤害

1. 容易缺乏人际界限感。

在孩子1岁当大人开玩笑。要孩子手中的东西是,孩子会不假思索的直接把手中的东西给对方。等孩子二、三岁的这个年纪,因为心中“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你”“我”的界限极其明确。当孩子有不愿意的情绪时,并不是孩子“自私”,而是天性。

像上面小朋友奶奶的行为,在孩子看来汽车是自己的玩具,自己享有支配权,而奶奶却强迫性的把玩具给其他小朋友,这就会让孩子有一个错误的,以后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我也可以拿来玩,这样长此以往,孩子的人际界限非常的模糊。

2. 容易缺乏物权安全感。

当家长带有强迫性质的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或者零食,分享给其他小朋友的时候,这就是家长在破坏孩子心中已经建立的“物权意识”,事实上,当孩子建立了稳固的“物权意识”,孩子才会乐意与他人分享。孩子一直担心这个东西可能随时都会被别人拿走的时候,“分享”还能从何谈起呢?

3. 孩子学不会如何合理的拒绝别人。

事实上,孩子6岁之前的每一次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过程,都是一次学习社交的机会。身为孩子的父母要知道,孩子的玩具是自己的,当其他小朋友需要玩孩子的玩具时,要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我们事事都要去替孩子解决问题,当父母被迫的要求孩子,孩子就像一个“木偶”一样,孩子没有学会与其他人发生冲突时,正确的解决方法。

孩子分享行为的三个阶段

1. 自我为中心阶段。

6+1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就会认为家里的一切都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意识在两三岁左右非常明显,理所应当的享受着全家人对自己的付出,脑海中自然没有“分享”、“他人”的意识。只有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一大群小朋友在一起,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才会明白“分享”的概念。

2. 行为模仿阶段。

孩子的小时候的行为,都是从父母身上模仿得来的。如果父母一直在父母的心中,愿意主动的把食物或者其他东西分享给别人的时候,对孩子就形成了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这样孩子也就从父母身上学会了分享。但这只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行为,其实在孩子心中还,“分享”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也没有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喜悦,因此就需要给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3. 主动分享阶段。

随着两三岁“自我”意识的形成,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情况,有可能要持续到孩子五六岁左右。但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有任何着急的情绪,只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孩子在幼儿园又学习到了关于“分享”的故事,孩子就会慢慢把分享的行为,变成自己主动性行为。

面对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让孩子大方分享呢?

1.教孩子认识分享。

李玫瑾曾经在节目中表示:“孩子自私和性格问题,都是来源于父母对孩子错误的教育方式。”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把孩子放在与其他家人一样的位置上,而不是让孩子认为,一大家子人都是为自己服务的。这是帮助孩子认识分享的过程,在孩子四五岁的时候,不要去给孩子讲太多的道理,因为孩子的词汇量还没有那么多。正确的方式是让孩子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分享。

2. 认真对待孩子的分享行为。

在孩子小的时候,经常会有朋友或者亲戚,用开玩笑的方式来索要孩子手中的食物或玩具。当孩子同意分享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很多人的做法是:“和你开玩笑的。”殊不知,这样则会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别人要自己的东西,是在和自己开玩笑的错误思想。

在孩子出现正确的行为的时候,父母一定要认真的对待孩子的正确行为,这样孩子的心中才有一个深刻印象,等下次再出现类似情况的时候,孩子就可以主动的去分享。

3. 教给孩子分享的技巧。

我们很多小朋友有时不是,不愿意分享,而是不知道如何分享。就如上面的小朋友一样,他的手中只有一个小汽车,孩子想分享但那么多的小朋友,一个小汽车也分不过来。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告诉孩子:“虽然只有一个小汽车,但是几个小朋友可以一人玩个十分钟,这样大家都可以玩了。”这就是我们在给孩子教会分享的过程。

总之,当孩子出现不愿意分享的想法时,我们要用一个引导孩子的方式,而不是带有强迫性质的去要求孩子。要明白,孩子自私不愿意分享,这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的时候,作为家长不要只是一味的指责孩子,而是要交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处理方式,这才对孩子的成长,有一个积极的作用。

你家孩子喜欢分享吗?大家对于分享都是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