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声教育比嘶吼孩子威力大?孩子不听话,家长用这3招效果更好
之前去亲戚家吃饭。刚吃完饭,妈妈便催促儿子:“不要看电视了,赶紧回房间写作业。”儿子回:“等这个节目看完,行不行?”
妈妈收拾碗筷进厨房后,催促的声音陆续传来:“不要等一会儿,现在马上去写作业,不然晚上又要写到11点多。”
等好久没听到回声,妈妈走出来一看,儿子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直接冲到儿子面前,指着他大吼:“马上关掉电视,去写作业!”

结果儿子眼噙着泪水,委屈巴拉地对妈妈说,“吃饭前已经做过了,现在看一会儿都不行。”
我在一旁看不下去,劝她教育儿子不要那么大声,妈妈也一肚子委屈“我也不爱吼,可是讲都没用,不吼都不听,现在连我都讨厌自己了,能怎么办?”
确实,很多妈妈也有类似感触:
- “道理都懂,可当时就是控制不住,差点都要动手打了。”
- “第一遍,第二遍讲了和没讲一样,第三遍内心就开始翻江倒海崩不住了。”
- “刚吼完孩子,有时气得真想把孩子揉吧揉吧给扔了。”
可是,想让孩子听话,我深信:以弱制强比以强制强,效果更好!因为:

以强制强,即居高临下,大声地斥责孩子,给孩子的感觉是父母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和自己对抗。
以弱制强,即蹲下来站在孩子身边,温和地教育孩子,给孩子的感觉是父母站在自己的一边,想要帮助自己。
所以,教育孩子,更适合地是低声教育,而不是怒吼教育。虽然大吼能震慑住孩子,可带给孩子的却是长期的内心伤害。那么,父母应该如何使用“低声教育”法?
1、稳住脾气,降低声调、语速和姿态
当父母发觉自己要“狮子吼”的时候,要尽量克制住自己,稳住脾气,降低声调、降低语速、降低姿态,用温和缓慢的声音和平稳地情绪,蹲下去和孩子说话,或者坐在孩子身旁沟通。
这一方面,降低孩子的抵抗和防御心理;另一方面,也让自己在轻声细语中慢慢冷静下来。

2、互相阐述真实想法,尝试沟通、商量和建议
当事情产生分歧时,父母最好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应多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同时也将期望孩子这么做的原因解释给他听,双达成互相理解。父母再折中,找出合适的方法,和孩子商量或者建议,解决问题。
这把孩子当成一个成人来交流,能让孩子感到被信任和尊重,从而更愿意去做,比单纯的命令效果要好。
3、改变说话方式,先肯定再批评
如果孩子确实犯了错误,要批评,父母千万不要使用暴力语言攻击孩子,建议先用正面的语言肯定孩子的部分行为,再批评。比如,“妈妈知道你今天玩很开心,很喜欢在屋里跑来跑去,但是妈妈刚才告诉你了,要小心,不能把杯子打碎了。你没有听进妈妈的劝告,这是不对的……”
这既不伤害孩子的自信心,也能让孩子乐于接受错误,并改正错误。
最后再次强调,低声教育比千百句嘶吼的威力强。家长须知,吼叫教育出的孩子,只会越来越差劲;低声教育出的孩子,才会越来越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