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想死”因领导一句话,288个孩子的生命戛然而止:有多少孩子被毁在“听话”上?

文 / 天才宝宝
2020-03-24 19:33

作者:妈队,来源:画啦啦少儿美术 (ID:hualala61)

1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什么样的孩子最招人喜欢呢?
懂事?乖巧?听话?我相信这些肯定榜上有名吧。但孩子具有这些特质时,真的一定是好事吗?去年的一件事,就让我对此有了全新的看法。有一天,闺蜜带着俩娃来我家做客,我特地拿出进口的樱桃款待他们。她女儿小米吃完后,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盘子里的最后一颗。她看看妈妈,又看了看我,欲言又止。我问她:“是不是还想吃一颗?”她顿时羞红了脸,半晌才点点头。正当我要把樱桃给她吃时,弟弟冲过来大喊:“我要!我要!”闺蜜马上安慰女儿:“小米懂事,给弟弟吃吧!妈妈以后再给你买。”尽管小米心里很不愿意,但她还是使劲咬了咬嘴唇,痴痴地看了眼樱桃后,乖巧地让给了弟弟。看到这一幕,闺蜜直夸女儿真懂事,就像个小大人。可说实话,我不敢保证,后来孩子吃到妈妈补偿的樱桃时,会感觉有多甜。但多年以后,她一定会记得,当初为了让出心爱的樱桃,心里头有多苦。我们常常教育孩子:你要懂事,才是好孩子。仿佛孩子越懂事,越能够得到父母的爱。可懂事的孩子,也只是个孩子。
很多时候,正因为懂事这个标签,让孩子不得不过早学会谦让和隐忍,进而被迫成熟与长大,留下一生都难以磨灭的遗憾。2在《奇葩说》里,肖骁的一段话让妈队记忆犹新:
“你们别觉得懂事是一个褒义词,人为什么懂事?是因为环境所迫,没有别的选择,他必须懂事。”记得之前,马伊琍就曾表示,后悔以前对于女儿爱马采用「严厉教育」,强迫孩子变得「懂事」。
有一次,爱马从幼儿园放学回来后,伤心地告诉马伊琍,她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过家家时,妈妈和宝宝的角色本应轮流当。可是,有的孩子只想当妈妈,还逼爱马一直当宝宝,她心里感觉很不舒服。即便如此,她也不敢表现出不情愿,因为她深知:懂事的孩子要以“大局为重”,如果不屈就,那么游戏就不能继续下去,所以她懂事的去扮演“宝宝”的角色。

马伊琍看到爱马的举动后,像是被当头打了一棒,愕然了。

她联想到平时女儿表达自己的意愿时,稍有不恰当,就会狠狠教训她:你太让我失望了,一点儿都不懂事。

导致后来,只要马伊琍说话大声一点,女儿就会立刻认错: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

为了让妈妈满意,年幼的爱马总是小心翼翼,硬是把自己伪装成一副“懂事”的样子,不敢说「不」,不敢反抗。「这一切的根源,都在自己的身上」,马伊琍终于开始自省。后来为了鼓励爱马,马伊琍花了整整个两个月的时间,每天与女儿沟通疏导,终于让她遵循自己的内心,讲出那句“我不愿意”。当孩子习惯把所有的想法都憋在心里之后;做任何事只要不给别人添麻烦,再难也要死扛;继而过于在乎他人的感受和评价,从而放低自己。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不会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即使知道也不敢主动索取,因为他们必须“听话”,让别人开心满意。由此可见,懂事的孩子,往往为了讨好别人,就不知不觉忽略自己,甚至最终失去了自我。3记得《少年说》中,有一个女孩曾说过这样的话,让妈队每次想起来都会鼻尖一酸。在节目中,女孩勇敢走上天台,对台下的爸爸说:「爸爸,我知道你平时工作很忙,没有时间来关心我、陪我。我知道是因为我很懂事,你对我很放心。但是,我很讨厌这种懂事!

接着孩子停顿了下,鼓足勇气,含着眼泪对爸爸大喊:

我才十三岁,我还是个孩子,希望你多关心关心我!

看到这里,网友们纷纷表示:“懂事的孩子,最让人心疼。”孩子能够成熟懂事当然是好事,起码这样的他们会让我们省心很多。但我们总是只关注到结果,却忘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除了收获到“懂事”和“成熟”,往往还会尝尽“委屈”和“伤心”。而这些负面情绪累积得深了,懂事就变成了“坏事”,也就成了孩子心底扎得最深的那根刺,每次想起都隐隐作痛。试问,你真的想拥有一个“懂事”“听话”,但并不快乐的孩子吗?4武志红曾说过:「“懂事”是一种很深的绝望。」同时,有心理学家认为:小时候表现越“乖”的孩子,随着不断长大,他们展现出的问题就越多。
1994年12月8日下午,在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举行着文艺表演。表演中,灯光过热引发大火。剧场中的孩子们本能地想逃,教育局的官员却命令道:“学生们不要动!让领导先走!于是,有些孩子尽管身体想逃,“懂事”的本能还是让他们丧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真的一动不动。但不久,火势便蔓延到四周,唯一的逃生之路早已被熊熊火焰堵住。288名“听话”的孩子们,就这样错过了最佳的逃生时机,葬身火海。
一个失去孩子的家长在镜头前痛哭:“孩子太听话了,那些不听话的孩子都跑出来了!

因为太听话,288名花儿般的孩子,被禁锢了应有的判断力,赔上了年轻的生命;而那些不肯乖乖听话,执意违反上级指令的孩子,却早早逃出火场,保住了性命。可归根到底,那些听话的孩子只是习惯了遵守大人们的指令,尤其是那些“权威”命令,结果却让生命在大火中戛然而止……看到这,我们还能说出“要听话,才是好孩子”这种话吗?

我们教育孩子听话,是希望以此规范他们不做坏事,但为什么最终“训练”出来的,却是一个只会盲目听从,完全丧失了自我意识、思考能力的傀儡?

5

我想作为家长,想要的所谓“懂事”,必然不是孩子为了讨好别人而牺牲自己的「伪懂事」

我们更希望的是,他们既具有同理心,能站在父母或者他人的角度,体谅别人的难处,但同时又能勇敢地做自己,大胆地自由表达。

而教会孩子把握这其中的那个度,就需要我们掌握些技巧了。一、正视自己的情绪,学会正确拒绝国外有个妈妈带儿子去公园玩,当孩子摆弄着新玩具时,一群小孩围了上来,甚至有人想直接拿他的玩具。
她的儿子吓坏了,不知所措地看向妈妈。这时,妈妈说了一句话:“你如果不愿意,就对大家说不!你不想,就要学会拒绝。”

而这个妈妈的做法,在 Twitter 上获得了 20 多万的点赞,大家纷纷称赞这样既保护了孩子,又教会他正视自己的内心,学会拒绝。

当然,拒绝并不是一味去反击他人,还要注意说话方式,语气不要太冲,不让别人感到尴尬,自己也不会感到愧疚。

比如有人要抢自己的玩具,告诉他:“不行,我现在也想玩,等一会我玩好了可以借你玩”。

比如自己很喜欢的书,不想借给别人,就明确告诉他:“我也很喜欢这本书,所以不舍得借给别人。但我能告诉你在哪里可以买。”

别让孩子为了“假装懂事”,而一再委屈自己。懂得正确说“不”的孩子,往往会更幸福!

二、让孩子自由选择,教会他承担后果我们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之谈,让孩子少走弯路错路,所以当孩子跟我们意见相悖时,习惯性说「听我的」
可是,从小听惯了父母意见的孩子,注定是成不了大器的。所以,不妨先告诉孩子这么做可能的后果,再交由他们自己做最后的决定。就像之前伊能静的儿子学画学累了,想要放弃时,她没有要求孩子必须坚持,而是告诉他:
「那你就不要画了。我让你选择,这个人生是你的,你负全责。神给每个人一样的天赋,有人愿意付出百分之百还心存感激,有人只愿意努力百分之二十还喊累,收回这个天赋的人从来不是神,而是你自己。」思考了一夜后,孩子决定继续坚持学画,并给到伊能静一张纸条:
「神给了你种子,但开花要靠你自己。」伊能静儿子的画作其实,真正懂事的孩子,未必总是都很听话。他们也会有反对的意见,但同时也知道心存温暖,不会恶意拒绝,令人难堪。而当孩子从父母那里明白什么叫“被尊重”,假以时日,他们才能向我们、向整个社会回馈更多的“尊重”与“理解”。再说了,我们深爱孩子,就是爱他们的一切,当然也就允许他们有反对的声音了。所以啊,爱孩子这件事,真心没必要与懂不懂事相关!本文转自画啦啦少儿美术 (ID:hualala61):①免费儿童绘画课 ②实用幼儿园手工攻略 ③每天分享艺术启蒙干货,宝妈的育儿神器。

宝贝睡觉困难怎么办?小编为您推荐一个可以免费听故事的公众号《大头爸爸故事会》,每晚19点45分,大头爸爸都会为宝贝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故事还可以帮助孩子性格培养,行为纠正,用故事代替哄睡,用故事代替说教!快快关注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