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育儿一无是处?孩子摔倒这位奶奶的操作,很多年轻人都做不到

文 / 父母育儿观
2020-03-24 19:37

现在社会的压力对于这一代的年轻人来说,还是比较大的。

毕竟上有老下有小都要同时兼顾,所以想让一个家庭正常的运转,如果家里的老人能够帮忙带带孩子,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就能减少很大一部分生活压力。

所以现在很多老人如果有一定的能力和经济能力,都会主动选择帮忙带孩子。

但是这样的相处模式也将隔代育儿的问题显现了出来,有些崇尚科学育儿的宝妈,就很看不惯一些老人教育孩子的方法。

尤其是2-3岁是孩子这个认知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如果在在处理方法上出现问题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以下两种场景可能很多宝妈都见过。

1.孩子摔倒后''怪罪地板''

很多老人在看孩子的时候,如果碰上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心里都会非常焦急,为了尽快的安抚孩子的情绪,老人们就会对着地板又又骂。

孩子看到家长有这样的举动,自然注意力被转移,也就不再哭闹。

同时也会模仿的大人的动作怪罪地板,有些老人甚至被孩子的这一举动逗得哈哈大笑。

说不出这样的做法将来会让孩子的脾气更加暴躁,也不会反思是自己问题。

2.故意抛下孩子不管

有些孩子在一些特殊的时期会特别没有安全感,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些行为方式来获得家长的关注。

比如就像孩子摔倒之后总之想等到大人来扶自己或抱起自己。

有些老一辈的人不想娇惯孩子,在孩子摔倒之后就会说:"快点自己起来,不然我就走了,不起来我就不要你了。"

这样类似的话,在家长眼里可能是一句玩笑话,可是孩子一旦当真,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当然,以上这两种处理方式,也只是一些老人比较个别的教育方法,并不是说所有的老人教育方式都一无是处,比如下面这位奶奶的操作,就会让人觉得眼前的一亮。

邻居家的李奶奶在退休之后,主动把照顾孙子的任务包揽在自己身上,对于她来说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是非常快乐的。

李奶奶的孙子今年2岁多一点,平时古灵精怪,有的时候甚至有点小淘气。

这一天李奶奶正在客厅里看电视的时候,听见从卧室里正在玩耍的孙子突然大哭起来,李奶奶本能反应立马起身跑到卧室去查看,发现孩子在床尾的地方趴着,并哇哇大哭。

根据经验判断,李奶奶觉得孩子是摔倒了想让人扶,为了培养孙子的勇敢,李奶奶决定上演一出"好戏"

所以李奶奶假装在去扶孩子的时候,突然表现出一不小心摔倒了的样子,结果小孙子也被吓一跳。

发现奶奶摔倒之后,非常疑惑的看着奶奶,李奶奶假装在地下摔倒之后,就学着刚才小孙子的哭声说道:"摔倒了好疼,可是我最坚强,我要自己站起来。"

于是说完这句话,李奶奶便慢慢的扶着床边站了起来,小孙子看到奶奶的这一番操作顿时信心大增,自己也扶着床边站了起来,并且开心的跑到了奶奶的怀中。

晚上等到儿媳妇来接孙子的时候,李奶奶便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孩子妈妈,孩子妈妈非常赞同婆婆的做法,并且为她的教育方式点赞。

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并不是所有的老人教育方式都比较落伍。

当然,如果您家的老人总是喜欢用一些老办法教育孩子,不防您也给普及一些科学的育儿方法,如果宝宝摔倒之后,以下这几个方法都是值得的。

1、适当给孩子加油、鼓励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在不断的摔倒,站起来之后才体会到了成长。

而大部分的孩子在摔倒了之后,本能都会想哭想要寻求家长的帮助,如果我们总是一味的心疼孩子去帮助孩子那么只会让孩子过度的依赖父母。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孩子的所有行为方式大多都是从模仿父母开始。

所以当父母了解了孩子的模仿能力后,当孩子再一次摔倒的时候,家长不妨像上文李奶奶一样,先做一遍给孩子当做示范。

所以教孩子站起来得到方法,当孩子反复操作之后,就能够掌握这一操作方法。

3、帮助孩子分析原因

孩子摔倒的时候大多都是有原因的,要不然就是外在原因,要不然就是孩子自身的原因。

所以当孩子有一定认真能力的时候,在摔倒之后,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其中的原因。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摔倒,怎么样才能避免不摔倒?

当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的时候,就不会事事都把责任推卸给别人,同时也能够好好地反省自己的行为。

其实教育孩子都是从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都可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性格和行为方式。

所以为了能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脾气性格,我们家长在这方面一定要加以重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