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时活泼可爱,出门后畏畏缩缩,是家长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
孩子出生后,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待在家里,因为孩子很小,带出门很不方便,而且出门的时候容易着凉。
当孩子长大了一些之后,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出门时会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平时在家的时候性格很好,活泼可爱,可是见到生人会变得胆小,畏畏缩缩不敢表达,会一直躲在家长的身后,就像是一个“小怂包”。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够开朗一些,遇到生人敢说话,可为什么孩子在家里的时候一切正常,出门之后就像是变了一个人呢?这样的孩子被称为“窝里横”,其实这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窝里横”的孩子都会有哪些表现?
窝里横的孩子,并不是一天两天就会养成这样的性格,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家长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有一些特殊的表现。
1、蛮横霸道
孩子脾气很大,遇到让自己不开心的事,就会又哭又闹,甚至还会摔东西,家长对孩子进行管教,孩子不但不听,反而还会和家长顶嘴,越不让他干什么,他就越想去干什么,经常把家里搞得一团糟。

2、不喜欢出门玩耍
窝里横的孩子,特别喜欢宅在家,喜欢自己玩耍,不像其他孩子喜欢去外面疯玩,即使家长带着孩子出门了,孩子也会变得特别胆小,显得很不合群,没过多久孩子就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想回家。
3、自私
明朝文学家吕坤: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孩子不会把自己的玩具和零食分享给他人,如果自己的玩具和零食被其他孩子拿走了,孩子会很生气,甚至会委屈地哭起来,但是孩子并不会把自己的东西要回来,而是会让自己的爸爸妈妈去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二、孩子为什么会“窝里横”?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性格很好,很活泼也很可爱,可是出门之后却不是这样,变得胆小怕事,其实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
1、没有给孩子立规矩
家长平时如果不对孩子严加管教,没有给孩子立规矩,那么孩子慢慢就可能会形成窝里横的性格,因为孩子不懂规矩,内心缺乏秩序感,会变得十分叛逆、自大,无论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家长都不会去教育孩子,但孩子出门之后,没人会惯着孩子,孩子慢慢就会觉得还是待在家里好,不想与外人接触。

2、没有培养孩子的情商
情商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重要,而孩子的情商是需要通过后天培养的,如果家长不去培养孩子的情商,或者家长的情商很低,那么孩子的情商自然就高不到哪去。孩子拥有低情商,不会委婉表达自己的想法,家人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同,但是出门之后,孩子说话经常会得罪人,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耍,孩子慢慢就会变得窝里横。
3、对孩子太过纵容
有些家长觉得不能对孩子要求太严,否则会破坏孩子的天性,于是就纵容孩子的各种行为,只要孩子不把家拆了就没问题,即使孩子闯出来很大的祸,家长也只是简单批评几句,不会让孩子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样的孩子出门后,不会懂得什么是谦让,孩子会经常吃亏,慢慢就会变得不敢表达,而在家里却仍然肆无忌惮。
4、没有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
还有一些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很冷漠,尤其是带着孩子出门的时候,经常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感到害怕的时候,家长没能够安慰孩子,导致孩子特别没有安全感,所以孩子会喜欢在家里玩耍,出门之后就会变得很胆小。

三、“窝里横”对孩子有哪些危害?
孩子窝里横,虽然在家里看上去很霸道,但是孩子的内心其实很脆弱,窝里横对于孩子来说,有很多的危害,家长要及时了解。
1、不自信
孩子不可能永远都在家里生活,总有一天要离开家庭去过属于自己的生活,而窝里横的孩子出门后不敢表达,会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孩子很不自信,不敢轻易说话,害怕自己所说的话会影响到他人。

2、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窝里横的孩子受到了家长的纵容,会变得自大,而到了外面之后发现,别的小朋友都能够在一起愉快玩耍,而自己却不能融入进去,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慢慢会产生自卑心理,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变得更不喜欢与别人交流。
3、缺乏安全感
孩子只有获得了安全感,才能够变得自信起来,而窝里横的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强,将来离开家庭之后,没有了家长的保护,孩子会感到特别不适应,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没有信心,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四、家长怎样做,才能够让孩子改掉“窝里横”的性格?
儿童教育家舒天丹说过:“教育孩子如养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别人请教,学习养花的经验与艺术。”
既然我们都知道“窝里横”的性格会对孩子有一定的危害,那么就要下决心帮助孩子改掉这种不好的性格,家长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1、及时给孩子立规矩
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家长不能任由其发展,而是应该及时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如果做了的后果是什么。当孩子学会守规矩之后,在家里时会收敛叛逆的性格,出门时也能够受到别人的欢迎,慢慢就会喜欢外出玩耍,改掉窝里横的性格。

2、不要溺爱孩子
很多窝里横的孩子,都是因为受到了家长的溺爱。家长要知道,现在溺爱孩子,会让孩子变得自私自利,自己可以无条件对孩子好,但是孩子离开了家庭之后,没有人会像自己一样去容忍孩子,孩子会受到别人的冷落、鼓励,甚至会受欺负。所以家长不要溺爱孩子,要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并且要让孩子拥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3、经常鼓励孩子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赞扬、肯定和亲切的态度,提高孩子的自我感知;批评、指责和冷漠的态度,降低孩子的自我感知。
所谓的鼓励孩子,并不是鼓励孩子在家里耍横,而是要鼓励孩子出去和小朋友们玩耍,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为此要多付出一点辛苦,平时多抽时间带孩子去公共场所玩耍,如果孩子胆小不敢表达,家长就陪在孩子的身边,带着孩子和别人一起玩耍,让孩子慢慢适应这样的环境。

总之,每位家长都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掌中宝”,不希望孩子受到伤害,但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多加注意,要给孩子立规矩,培养孩子的情商,不能纵容孩子,该严厉的时候要严厉,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作者简介:夏橙妈咪,全职妈妈,经常与大家分享实用的育儿知识,如果您在育儿的道路上遇到了不懂的问题,可以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