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上网课总不自觉?学会用“路径依赖”,让孩子自觉学习

文 / 尼莫妈妈日记
2020-04-02 16:37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表姐最近总是生气又无奈,让她心情不好的对象正是她那现在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小东。小东之前在学习上课的时候,表姐就曾被他的班主任老师多次约谈过,内容无非就是"小东其实是个聪明的孩子,他不笨,但是他上课总是不听讲,老爱玩儿,有时候还要打扫其他同学,老师布置的作业没几样有认真完成的,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习太不自觉了……"之类的。表姐也跟小东谈过几次,每次都苦口婆心地和孩子讲道理,但孩子就是不听啊。

最近孩子在家里上网课,不在学校,没有老师,孩子更是胆子窜上了天,拿了妈妈的手机上网课,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把手机开静音,摆在一边儿就到客厅里看动画片去了。课都不上,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更不用说了,几乎都没有写。表姐说:"小东的各个科任老师都有统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的,有的孩子一两次作业没交,就我们家那熊孩子,次数都标红的两位数,老师在家长群里@我好几次,真是太丢面儿了……"

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学习总不自觉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大部分家长总是显得束手无策,不知该究竟应该从何下手。那么,这种情况有没有解决的好办法呢?当然有了,其实,孩子学习不自觉是因为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想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就少不了"路径依赖"的协助。

孩子上课总不自觉,可能是因为形成了不良的"路径依赖"

有一些家长把孩子学习不自觉的原因归在孩子是任性不懂事的原因上,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孩子不能做到自觉学习的原因是孩子形成了不良的"路径依赖",想要让孩子改变,关键就在于"路径依赖"。路径依赖到底是什么呢?

百度百科是这样定义"路径依赖"的:

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又译为路径依赖性,它的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简而言之,"路径依赖"也就是人们难以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孩子学习不自觉,就是因为孩子习惯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认真的状态,这种习惯让孩子产生了依赖,孩子会认为这样的状态是最舒适的状态,不愿意轻易地尝试其他的道路。当孩子形成了这种不良的习惯时,孩子大部分时候是被动地被这样的习惯推着往前走,很难走出这条习惯了的道路,这是习惯使然。

想要改变孩子,家长就要从孩子的习惯入手。想要孩子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帮助孩子摆脱不好的习惯,并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形成好习惯,才能让孩子受益终生,而好习惯的形成,少不了"路径依赖"原则的帮助。

学会利用"路径依赖"受益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

"路径依赖"原则有助于孩子形成好习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长久地坚持好习惯的执行,孩子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1.习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在行为心理学中,有一个被称之为"21天效应"的原则,这个原则表明,如果要一个人形成新的习惯模式或者理念,形加以巩固,这个过程至少需要花费21天。换个说法,一个人如果把一个动作、或者是一种想法,如果重复执行21天,21天后,这个动作或想法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所以任何习惯都具有稳定性,不论好坏。

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表现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表现为"刻意,自然",但还需要意识控制。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表现为"不经意,自然",无需意识控制。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多花一些心思关注孩子的生活细节,要在孩子养成坏习惯之前,做到及时制止孩子,并纠正孩子的行为,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小朋友在小的时候很喜欢啃指甲,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动作,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这个动作不能做,它不仅没有好处,而且很不卫生,指甲上有很多的细菌,啃指甲会把细菌和脏东西吃到肚子里,容易拉肚子。一开始孩子可能没过两天就会忘记,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更加注意,多次重复地提醒孩子,不断加深孩子的印象,这是矫正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

2.习惯具有强大的力量

有一个这样的实验,把一只青蛙放在一个比它的弹跳极限更高一些的小桶里,刚开始的几天,青蛙奋力的想要跳出小桶,后来,青蛙发现根本跳不出去,它每一次跳起来的高度也变得越来越低,直到它终于不再尝试逃出小桶。在那之后,实验人员把木桶的高度变低了,低到青蛙完全有能力跳出去,但青蛙却不再尝试跳出小桶了,它已经习惯了不跳出小桶的生活。

青蛙因为养成了坏习惯,跳不出边缘并不很高的小桶,它失去了自由。孩子习惯了懒惰,也就失去了自制力。二者本质上并无差别。同样地,若是孩子能够形成良好的习惯,他就能长久地以端正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家长如何在生活中利用"路径依赖",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1.孩子的生活不只有学习,拓展孩子的生活技能很有必要

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好了",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狭隘的想法。家长不妨试试松松手,让孩子在平时生活中,参与一些事务活动,这种做法咋一看是占用了孩子的学习时间,但实际上会让孩子得到更多。通过自己动手做家务,孩子能够在实践中掌握除学习之外生活必备技能,对孩子而言这也是一种放松的形式,还能够锻炼手脑和谐能力,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2.教会孩子思考,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

对待刚入学的孩子,家长可以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协助孩子缕清思路,但解题的过程一定要让孩子独立完成。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懂得思考,家长也要逐渐从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抽离出来,给孩子独立的思考空间。当孩子慢慢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孩子也会渐渐地爱上学习。

3.忙里要偷闲:孩子的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有的家长要求孩子放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和学习。这种做法其实利大于弊,孩子学习了一天,大脑已经很疲惫了,在放学后,孩子需要的是让疲惫的大脑能够休息的缓冲时间。如果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心情,强硬地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反而会让孩子因此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

正如培根所说的:"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好习惯能让孩子受益终生,坏习惯也能在无形间破坏孩子的人生,家长们赶紧利用"路径依赖",培养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吧!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