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最美幼师”冒死救孩子,相约5年一聚,如今怎么样了?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
汶川大地震时中国人心中一次悲痛的记忆,它永远深刻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暗淡半分。
同时在汶川大地震那年所出现的一些感天动地的英雄人物也一直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他们一直都伟大而平凡。
其中就有一位让人印象深刻的幼儿园老师,在汶川地震时的举动感动了全中国。

当年,孩子们正在午休,打大地突然剧烈的摇动起来,赵老师马上意识到不对劲,“地震来了”。
赵老师不顾自己的安危,抓起身边的孩子就往外跑,并且一边跑一边叫呼叫其他老师,一定要先保护好孩子,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而赵老师当时的举动正好被其他人拍下来了,传上网络感动了无数人。
而如今十多年过去了,赵老师已经不像当年那么年轻,在这期间,赵老师当时救下的孩子已经逐渐长大,点点和曲楚妍已经上高中,两个孩子也是成绩优异。
并且孩子们和赵老师也是时常保持着联系,有机会就聚在一起,并且每年都会在当年汶川那个地方合影纪念。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但是赵老师和孩子们的感情却是日渐牢固。
幼师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正式的老师,虽然老师能够教会孩子一些文化上的常识,但是对于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还是要靠父母教导。

那么在孩子入园前,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哪些基本能力呢?- 自理能力
虽然父母在孩子入园前会给孩子认真地挑选学校,保证孩子进入一个最好的幼儿园,接受最好的老师教育,使孩子得到最好的照顾。
但是即使是这样,也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发生,由于幼儿园里孩子众多,即使老师非常的细心也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孩子。
因此孩子有时候是需要自己做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事情,例如上厕所,喝水这些简单的事情,父母应该在家里提前教会孩子,使孩子能够自己独立的做这些事情,尽量不给老师带去麻烦。

并且提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有助于孩子提前独立,养成孩子独立的能力,使孩子能够更早地成长起来。
- 学会沟通
有不少孩子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的陪同,孩子很容易养成自闭,不爱说的性格。
而当孩子送往幼儿园的时候,孩子需要和一群孩子接触,如果孩子在家没有学会如何沟通,不会和其他人交流,那么当孩子去往学校的时候,就很难融入到这个集体中去,老师也很难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不能及时掌握到孩子的学习情况。

因此当孩子在送往学校前,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如何进行交流,教会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沟通,这样才有助于帮助孩子融入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使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 良好的生活习惯
孩子送去幼儿园之前大多是跟着自己的父母一起生活的,而父母经常加班工作,生活作息不是很规律,间接的也会打乱孩子的生活习惯。
当孩子被送入学校时,就很难适应学校的生活习惯,有时当其他孩子午睡时,自家孩子便很难进入睡眠状态

妈咪结语:
孩子被送往幼儿园之前,父母应该多注意改善孩子的生活规律与饮食规律,以此养成孩子健康有规律的作息状态。当孩子送去学校时,能够很快的进入状态。
今日话题:在孩子送幼儿园前,父母还有哪些是需要提前准备的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
有关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扰,我都能为您答疑解惑,大家可以关注我的账号,让我们一起学习育儿知识,也让每一个宝宝都能更加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