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还在无节制地买玩具吗?延迟满足,父母试试这个方法很管用
自从当上妈妈,家里的空间可以说是日渐收缩。从本来看着宽敞明亮的100平房间,到现在的一片狼藉,可以说,作为宝妈,是让我至今为止感受最为头疼的事。
随着家里大宝慢慢长大,每次路过商场的玩具区,就会停下来不停的要玩具,一个不满足,还想要两个三个,甚至是同款不同样的。对于这种情况,随着时间,逐渐让我引起注意:
孩子现在不停地对喜欢的事物毫无节制地索取,长大后会不会因为这样的习惯,养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理?

为此,我开始搜集儿童有关方面的书籍资料,并通过亲身实践更改了大宝这种习惯。以此应对孩子当下的“战术”策略,来对来孩子的成长问题。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做了一些资料查找,去阅览相关的儿童成长书籍,后来,我发现有一个小方法,不仅能够理解孩子当下的想要玩具的心态,还能够轻松应对孩子这样的状况,这个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延迟满足”,父母试试这个方法很管用。

01什么是延迟满足?
所谓的“延迟满足”,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忍耐”,也叫作“糖果效应”。即通过为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缓或者放弃目前的、较小的满足。这种方式来自于一个很经典的实验:
有一个实验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单独呆在一个房间里,并在桌上放了一块糖。实验员告诉孩子们可以马上吃掉这些糖,或者是等到实验员回来后再吃掉,如果选择后者,孩子们就可以得到另一块糖作为奖励。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等待的过程是痛苦的。很多孩子坚持了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只有少数孩子等到了实验人员回来,得到了第二块糖果。

但这个实验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对这些孩子跟踪研究,一直到他们成年之后。实验员发现,得到第二块糖果的那些孩子,无论是在学习和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更容易获得成功。
由此可以看出,延迟满足可以为孩子日后的成长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02为什么要延迟满足?
1.让孩子学会克制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成就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中所要达成的目标。而多大程度克制自己的“天性”,就是所谓的自律能力。

一般来讲,能够做到延迟满足的孩子,也就学会了去控制自己的行为,满满的,就会有意识地用理智去战胜感情,学会去做情绪的主人,这样长大后,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也就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好自己的行为,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这个是克制的中心目的。
2.让孩子学会等待
在欧美的科学界有这样一句流行语:一心想得诺贝尔奖的,得不到诺贝尔奖。而在我国的学术界同样也有这样一句话:不要急于满口袋,先要满脑袋,满脑袋的人最终也会满口袋。
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欲速不达,学会等待,也只有这样不慌不乱的处事方式,才能够培养孩子有气度、有城府的心胸,去面对日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才是培养孩子的学会等待的目的。

当一个孩子学会了自我控制,学会了有耐心,也就有了强大的自控能力,那么对于今后的成长和生活,都能够让孩子有清楚的利益关系。因为孩子懂得,他要做什么事,目标是什么,做什么样的事情会更好。当然,这样正确的自控能力,会为孩子今后的人生带来很多有利的价值。
03父母到底该怎么做?
我们平时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心里,就以上面我家宝贝要玩具的事例来说。
当我们再去商场,遇到他想要的玩具时,我就会和大宝说:好啊,你看哪个更好看?大宝会指出他喜欢的那个。这时我会说:嗯,很不错,不过妈妈觉得如果我们把这些买小玩具的钱存下来,去买你一直喜欢的乐高玩具套装会更不错,你觉得呢?
我们家大宝听了我的话,他会认真思考,虽然才四岁,但他会认真权衡利弊,最后答应我,放弃眼前的小汽车,等待月末去买喜欢的乐高玩具。

我会发现,通过这样对孩子的逐渐训练,他会慢慢有意识地去客观看待问题,思路和逻辑也会更加理智。
但这里需要指明一点,并不是每件事都要刻意去延迟,培养延迟满足也不是给孩子灌输利益为上的思想。而是在必要的时候要让孩子学会忍耐,学会等待,不是任着自己的性子胡来。
我是幼教咖,幼儿园园长、早教师,传播更好育儿干货。欢迎关注,您的点赞、转发,是对我们最好的认可。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由于是自己码字,如果错别字请见谅。本账号已开通维权,欢迎个人转载,但不允许抄袭文章,如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