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绝不是给孩子知识性的学习,而是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合适的刺激

文 / 早教妈妈育儿优选
2020-04-07 17:14
"

#我的育儿日记#

近年来,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学龄前教育,早教行业也逐渐的发展起来了,你会发现身边的“早教中心”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二胎政策的开放,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让大部分商人看准早教行业的发展前景,也开始投入到“早教”行业中。要知道,“发展早期教育就是在构建国家未来的财富”,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的重视。

早教绝不是给孩子知识性的学习,而是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合适的刺激


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的意识到“早教”的重要性?大部分人依然认为“早教”是幼儿园教育或者是单纯的逗孩子玩,能学着啥?

我做早教多年,身边的朋友还是会问我:“整天和那群什么也不知道的孩子在一起,你不烦么?”

他们也会说:“哎呀,我可见过,这帮老师整孩子整不明白气急败坏的样子,你们是不是也特别累,特别无奈啊?”

每次遇到他们这些“无知”的疑问,我都在内心发出“鄙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在我心里是神圣的,也是有使命的。我们改变一个个孩子,进而成就的是一个个家庭的和谐和幸福,往大了说,为祖国输送更优秀的花朵。”

这么多年身为“国际早教中心指导师”我很庆幸,庆幸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的知识,在孩子们发育过程中“最恰当的时间”,给予他们“最恰当的刺激”。帮助他们达到发展到最好状态。

我看见过多少孩子因为感统失调而引起的生活困难,通过相应的练习重新融入到正常孩子的集体。

我看过多少宝贝到6个月“抓握放射”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抑制而导致无法抓握梯凳而影响到扶物站立以及运用工具包括使用餐具和握笔。

多少孩子得不到相应的触觉刺激而“磕头撞墙、翻身打滚”。

有多少孩子“手部敏感期”没有得到充分的刺激而打人、挠人、扣手等等。

多少孩子在“手膝爬行”的时候平衡感不足,双腿承重不同而形成“坐爬”。

又有多少孩子在刚刚可以“扶物站立”的时候,遭遇了来自家长的硬性拉手领着走,导致会走之后,平衡能力和力量都不足够,磕磕碰碰成为常事,形成挫败感,进而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

这些问题是值得反思的。家长们,你们有考虑过么?孩子身上问题的出现,反应的是教育的失败。

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下“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早教”“早”在哪?“教”什么?

一.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重要性 :孩子是父母的一切,科学研究表明,人一出生的脑重量为四百克,是成人智力的百分之二十五,六个月变为百分之五十,十二个月达百分之六十六,三岁就会达到成人智力百分之八十,这就是所谓的“三岁定终身”。

早教绝不是给孩子知识性的学习,而是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合适的刺激

证明幼儿期是发育发展智力的重要时期。然而,很多父母害怕早期教育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其实这根本就是庸人自扰。

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多姿多彩的活动和教育方式,不仅不会阻碍大脑的发育成长,还会刺激加快智力发展速度。同时3岁以前,孩子各方面的发育发展在父母的帮助下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必要性: 据不完全统计,早期教育过的幼儿成年后的收入水平是普通儿童的二点五倍,虽然这只是以收入水平来说明发育发展程度不同,但这恰恰能看出他们智力以及情商发展程度的不同。

专家认为,父母决不能忽视幼儿时期,因为这是开发孩子各种潜能的重要阶段。人对各方面的敏感期往往集中在生命的头几年,那段时期会保存在孩子一生的记忆中。


早教绝不是给孩子知识性的学习,而是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合适的刺激

接触的家长中,最常见的错误认识:

“孩子太小 ,上什么早教?”

“孩子太小 ,能学到什么?”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为什么说,有这样想法的家长是错误的?

早教绝不是给孩子知识性的学习

而是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合适的刺激

经常会有人问我,老师,你说孩子那么小,你们都教他什么啊?上课都上啥啊?

“基因”这个词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是吧?每一个新生儿除了基因不同,都一样还是一张白纸。“基因”已经决定的差异我们无法改变,但每个宝贝后期的“环境”就会拉开彼此的距离。

二.早教有多早,教什么?

早教即早期教育,简单的说,宝宝出生开始就应该进行。那么大部分家长忽略和误解的是什么?我们知道大月龄的宝宝,我们会要求他学习唱歌、跳舞、画画、数学英语等,那么这么小的孩子他能学什么?今天对于小月龄的宝贝,给大家讲解下。其实孩子越早接触早教对他来说越好。为什么?因为塑造一副完美的画卷要比修改一张错误百出的画要容易很多。

这么小的宝贝学什么?

1.在早教中心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抑制原始反射建立姿势反射”

婴儿原始反射训练:注重婴儿与生俱来的原始反射,进行潜能的开发和训练,当某些原始反射不被抑制及姿势反射没有良性发展时,婴幼儿的身体发展、情感发展会造成影响。

早教绝不是给孩子知识性的学习,而是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合适的刺激


例如:抓握反射最常见,是新生儿先天具备的反射之一,表现为,婴儿对放入其手中的物品立刻抓握。通常妈妈早期教育做得好,给予宝贝很好的按摩和小练习。“抓握反射”会很快被抑制。一切手部的运动都是从抑制“抓握反射”开始的。所长宝贝“手部发展”的好是需要给予适当刺激的,心静则手巧,同样“手巧则心灵”。

如果在婴儿出生后3个月抓握反射仍然存在,将会阻碍小肌肉群的发展,影响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控制性,特别体现在书写时的握笔动作上。同时,由于手与口之间的持续性关联,有可能导致发音清晰度下降,造成讲演困难。

一个小小的例子让大家感受一下,“早教”是与宝贝息息相关并不容忽视的,从宝贝出生开始就应该做起“早教”。

类似的原始反射还有很多,家长需要真正的去了解,去帮助宝贝抑制。这才是作为家长应该做的。教育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无法弥补!

早教绝不是给孩子知识性的学习,而是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合适的刺激

从根本上让孩子具备发展更好的基本能力再伴有最专业的训练,来促进婴幼儿的全面发展。

2.视/听/嗅/味/触/本体觉/内耳前庭觉的训练

大脑将从眼、耳、皮肤、鼻子、舌头、肌肉和关节等处接收到的外界信息统筹运用,并成为孩子以后发展的基础。

合适的时候给予合适的刺激,适当的感官刺激帮助宝宝全面发展。

有的宝贝,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的宝贝眼神迷离毫无精神。

有的宝贝一目十行,有的宝贝不会视觉追踪。

有的宝贝音乐感知力强,富有节奏感,有的宝贝,五音不全不爱开口。

这就是差距。“用进废退”!

早教绝不是给孩子知识性的学习,而是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合适的刺激


3.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训练

爬、走、跑、跳、翻滚等大运动,以及手部精细运动等使身体机能充分发展,最大可能的避免学习障碍。这里包括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身体意识。

什么时候爬?用什么爬,四肢的认识与运用,四肢的协调。

什么时候走?平衡、力量、单边运动。

什么时候可以跑,什么时候可以单脚跳,什么时候可以双脚跳?什么时候又可以做前滚翻?

身体的控制,方向感知、腿部力量、膝盖力量以及灵活度,内耳前庭及原始反射的抑制。

这一切都是讲究“时间”和方法的的,也就是根据“儿童发展特点”的规律进行专业的指导。

早教绝不是给孩子知识性的学习,而是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合适的刺激


现在想想什么是早期教育?

你知道为什么要进行早期教育了吗?

早期教育是:

是为了开发孩子的潜能;

避免孩子脑神经枯竭;

全方位保护孩子大脑的完整性;

避免因环境引起孩子某些功能的丧失。

所以,别再说

“孩子太小 不用上早教”

“早教没有用,就是哄孩子玩”

早教绝不是给孩子知识性的学习,而是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合适的刺激


新生儿由如白纸,一切信息都是崭新的。在最初的几年里,信息输入的多少与不同,能够决定一个孩子智力水平的高低和肢体技能的优劣。

“早期教育”是必要的!曾经忽视和误解的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未来,快快做起“早教”吧!

我是早教妈妈育儿优选@早教妈妈育儿优选 国际早教中心指导师,英语专业八级的高级教师!科学育儿,关注我让您的“爱”更专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