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愤怒尖叫说“我不要”?拯救耳膜,先搞清孩子为啥喜欢尖叫

文 / 橘妈育儿
2020-04-09 00:43

文丨橘妈育儿

不知道你家有没有这样的宝宝:

和别的小朋友吵架打架,吵不过打不赢就开始尖叫;

爸爸妈妈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开始尖叫;

公共场合想让妈妈听自己说话,尖叫……

家里有个爱尖叫的熊孩子,一家人的耳朵都备受摧残。有位宝妈说,自己有一次一瞬间感觉到身体不行了,就是在一辆公交车上,孩子不在自己身边,但是有人说话,于是她突然感觉到一阵嗡嗡的耳鸣,整个人都不好了。

如果你对孩子的尖叫带来的破坏力依然没有什么概念的话,这里有一组数据:

正常人说话交谈的声音是40-60分贝,婴儿的哭闹声音一般是120分贝,而一个儿童的尖叫声,则可以达到129分贝。

人们把100 -120 分贝的声音定义为难以忍受、待一分钟即暂时致聋的程度,婴儿的哭声就足以让人心烦意乱了,而孩子的尖叫声比婴儿哭声还要高,它所带来的不适感真不是玩儿的。

那孩子们是为什么会爱上尖叫这件事情呢?不同的原因,父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式呢?

首先来说说几个自然原因,这是父母不需要过分担心的。

要说的一点是:尖叫是孩子的一种娱乐项目。

我有一次晚上回家,走在小区花园的小路上,身后跟着一对母子,妈妈拉着孩子的手慢慢的走着,两个人没有交谈,孩子做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时不时自言自语,时不时利用自己的嗓子发出相当高的海豚音,能听出来,孩子这是在探索自己的嗓音,在自己和自己玩儿。

孩子对周围世界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探索一直不停,他会尝试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尝试发出最高亢最大声的声音,还会出一些怪声,这其实是孩子的一种娱乐方式。

如果周围人对此有非常明显的反应,孩子还会受到鼓励,“变本加厉”的来展示自己的声带。对此,父母要做的是尽可能保持平常心。

①在孩子极尽可能的挑战音高的时候,告诉他这样会伤害他的嗓子,让他不要那么高声;

②告诉孩子公共场合不要发出很大的声音,要遵守一定的公共秩序,为他人着想。

除了搞笑搞怪这个原因,尖叫还是孩子语言发展的一部分。

这也是一个正常发展遇到的问题,尤其对于刚刚1岁以上年龄的小孩子,他的语言能力有限,只能表达非常简单的几个音节,而此时孩子已经懂得了很多,复杂的需求在增加,当他用说话的方式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时候,就会用尖叫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情绪。

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容易让孩子急躁焦虑,急躁之下就会尖叫,所以孩子会有一段时间习惯用尖叫表达不满、着急、开心。

对这种情况,父母要做的是尽量的“动孩子的心”,别等孩子尖叫的时候才发现他的诉求。

如果孩子发现尖叫能快速引起父母的注意,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那他就会主动的选择尖叫形式。而如果父母对孩子有足够的关注,就能在孩子有苗头时发现孩子的需求,从而避免孩子尖叫。

值得注意的,是用尖叫来表达情绪这种情况。如果忽视孩子尖叫背后的情绪,一味让孩子“不要叫”,对孩子来说有些一刀切。

兴奋:

孩子遇到特别开心特别激动的事情,会尖叫着跳起来,这是一种区别于正常状态的表达,似乎只有尖叫才能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

这一点也是正常的。很多人一直保留这兴奋时尖叫的习惯,因为人能表达自己极限情绪的方式并不多,只有自己的手、脚、声音、身体而已,所以遇到开心事手舞足蹈,放声高歌,尖叫跺脚,都是可以的,很多女孩子追星的时候就会控制不住的尖叫,并且常常在听演唱会、看比赛的时候全程持续尖叫,只不过成年人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更能意识到周围环境,能引起激动的事情也比较少,所以不常尖叫。

愤怒:

除了正面的兴奋情绪,负面的愤怒情绪也是孩子尖叫的一个重要原因,孩子用尖叫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和反抗态度,这样才能引起大人的注意和重视。

在孩子糟糕的两岁时期,或者是在孩子执拗敏感期等容易说不的成长阶段,爸爸妈妈很容易碰到孩子的逆鳞,比如因为有人用的两根筷子顶端图案颜色不一样,孩子坚决要求去换掉,否则谁都不许吃饭,如果违背了孩子的意愿,他会尖叫给你看。

那面对孩子尖叫下的情绪,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一方面是尊重孩子的情绪,一方面是教会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比如兴奋尖叫,爸爸妈妈可以问孩子:“你开心吗?”

孩子会说:“我开心!”

“有多开心?”

“比过年还要开心!”

这就是在帮助孩子表达情绪。

面对孩子的愤怒也是同样如此:

“你很生气吗?”

“是的。”

“坚决不能同意?”

“是的。”

“那你希望我怎么做?”

通过提问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让孩子了解自己内心的诉求,这不仅是解决孩子“尖叫”的问题,更是教给孩子面对自己情绪的正确方法,能让孩子的人生都因此受益,因为很多成年人生气的时候是意识不到自己生气了的,也不会主动去分析自己为什么生气,更不会主动解决问题,从愤怒的情绪种走出来。

最后一种原因,是父母需要反思自己的:孩子尖叫是不是他模仿大人的结果。

这最后一个原因,则是和父母或者身边的其他亲人有关了。

假如父母经常吵架,吵架的声音非常大,或者经常大声的吼孩子,那孩子喜欢尖叫的行为,很可能是对父母的无意识模仿。

我们会发现,两个人吵架时,声音总是会越来越高,一个人情绪激动下控制不住音量,另一个人面对高音量会本能的提高音量,所以吵架总是很大声,因为双方都想重气势上压到对方,而高声说话时又能挑动起自己的情绪,于是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越吵越激动,越激动越大声,越大声越升级。

如果爸爸妈妈反思后发现自己确实有这样的情况,那么就要从自身做起,学会平静的和人交流,学会正确的表达情绪,而不是动不动就吵架,动不动就吼孩子。

其次,面对孩子的尖叫,不要用更大声的“不要叫”这样的命令来限制孩子,用高声制止高声,虽然你在说“不要叫”,用实际行动却是在告诉孩子:可以叫,而且是谁有权利谁能尖叫。

最后要说,不管孩子尖叫是为了玩儿,还是为了表达情绪,亦或是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妈妈都要明白,这是宝宝的语言,而倾听是最好的方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