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失败怎么办?父母使用“一张纸”,让孩子正确看待挫折

文 / 小可爱育儿经v
2020-04-11 00:35

每个人都不愿意遭受挫折,但是生活往往并不能如愿。对于孩子的挫折观,父母应该对其引导。

曾经有个物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假如将一张纸平摊开,悬空放在两个杯子上,这时候在纸的中间放一瓶牛奶的话,纸张瞬间就崩塌了;

但是如果将这张纸按照M字折叠,重复上述操作,惊奇地发现,这张纸成功地承受住了牛奶的重量。

很多人应该会很奇怪这个物理实验与挫折观有什么必然关系。

但事实上,这张纸不就相当于孩子的人生吗?

一开始纸张平滑柔顺正如孩子的人生平平稳稳,一旦遭受像牛奶这样的大型挫折的时候,纸张就承受不住了;但是如果纸张是充满褶子就好怕孩子坎坷的人生,那么再多遭受几个像牛奶这样的大挫折还是可以成功抵制住的。

从一个小小的简单物理实验就可以折射出这么大的一个道理,所以在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也许最开始会觉得很沮丧。

但经过父母的引导,对孩子的挫折观加以指点,孩子必然可以认识到挫折的以下几点作用:

1自我认知更清晰

孩子之所以会遭受挫折,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过度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遭受挫折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可以让他们清晰明了的知道自己能力底线,不会妄想去做不切实际的事情。孩子在年少的时候心性不定,很容易想一出是一出,且做事都是秉承三分钟热度。

这样的他们很容易什么都想要但是什么都得不到。经历挫折可以让他们更加明确自己想要、能得到、该努力的东西。

2知识的累积

孩子之所以遭受挫折,是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是遭受挫折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是有好处的,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薄弱的地方。

从这次的挫折中学到不一样的知识和技能,对他们以后的人生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孩子可以从挫折中明白自己不足的地方,事后查缺补漏,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3独立性的培养

短期来看,孩子被这个挫折给束缚住了,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孩子只要挺过了这次挫折,不就是能够自己处理难题吗?父母不可能一直为孩子的人生保驾护航,然而孩子的一生当中还会经历不同的挫折,只有逐一突破,孩子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塑造自己的内在精神力量,才能更好的应对社会上的挑战。

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是把双刃剑,既是孩子的难关,同时对孩子来说也是很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家长,不要采取承包制的方法帮助孩子直接解决问题,但是却可以指点孩子,相信孩子,引导孩子面对挫折:

  • 认真倾听

孩子在遇到不如意的时候,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需要一个倾听对象。这时候父母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充当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耐心听从孩子的挫折,不要妄自揣测,先认真全面地听完孩子的诉说。

也许你的孩子只是暂时需要一个宣泄的窗口,他们在解决完自己的负面情绪之后才有把握应对不如意,选择去挑战它们。

  • 给予鼓励

也许孩子在遇到挫折,大脑的第一反应是我不会,然后就很想直接放弃战胜这个困难。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任由孩子的小孩子气发作,而是要以平等的角度劝说孩子不要放弃,给予鼓励,支持孩子去为战胜挫折努力一把。

假如一味纵容孩子的放弃行为,孩子很容易养成遇到困难就退缩的坏习惯,很容易在长大之后没有责任心,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 给予建议

孩子在想要解决挫折的时候,父母最好不要泼冷水,先听完孩子的处理方式,在用自己的思维帮助孩子权衡一二,给出属于自己的中肯建议。但是这个建议并不是说父母将事情的解决办法全盘脱出,只是提供一个方向,最终还是要让孩子自己来解决这个现状。

过度的插手孩子的事情有时候反而不是为他们着想,而是限制了孩子的成长空间,要学会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可以做到。

经历挫折并不可怕,可怕是被挫折战胜,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作为父母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蹶不振,为了孩子的人生着想,父母应该早点对孩子进行挫折观的教育,让孩子明白挫折重要性,并且可以学会自己独自战胜挫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