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劝,父母别再咄咄逼人,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关键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在形成自我最终性格时,难免会经历一个逆反的阶段,就是你明明说要往东她却偏要往西的时候。这时,如果父母是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教育,对孩子持有咄咄逼人的态度,那么,给孩子留下的阴影也是十分沉重的,也会让孩子和你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邻居孩子想出门,却被妈妈大声呵斥!网友:一点都不懂教育!
恰逢周末,本该是出门的好时候,却刚好碰上了下雨,但尽管下雨,邻居家的小朋友还是想要出门,却遭到了邻居的拒绝。邻居说,她感冒都才刚好一两天,外面又下着雨,出去淋到雨就又要感冒了。但是这并没有让小朋友想要出门的心,自己跑到门口准备开门出去,却被邻居一把抱住,对正在挣扎哭闹的小朋友大声呵斥说外面下雨很冷,出去着凉了回来感冒了你又要打针吃药,不准出去。受到了妈妈的呵斥,小朋友哭的更加厉害了,被吵的心烦的妈妈就直接说她出去就再也不要回来了不理她了。小朋友看到妈妈放开了自己也没管妈妈说的话就推开妈妈跑了出去,却又被抓了回来,不服气的小朋友就开始对妈妈拳打脚踢直接在地上哭闹打滚闹着要出去。

束手无措又很生气的邻居干脆把门锁了钥匙收了起来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任由小朋友哭闹,这时,听到动静的爸爸从房间出来哄孩子说怎么了,最后陪着小朋友在阳台看雨,小朋友才作罢。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会想跟家长“杠”想跟家长“吵架”,并不是因为孩子想做另一件事的心有多大,而是一种逆反心理在作祟。如果家长想要孩子按照自己说的做,那么家长就需要明白,怎么让自己说的变成孩子想听的,怎么引导孩子按照自己说的做。

孩子为什么怎么说都说不听?家长为什么会有想阻止的心?主要是因为这些!
1: 孩子怎么说都说不通是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和逆反心
就拿邻居小朋友身上发生的事,邻居是为了小朋友好为了不让小朋友感冒生病所以阻止小朋友出门玩,但是小朋友却很想出门玩水,于是不管妈妈怎么阻止和呵斥都不听,就是要出去,甚至妈妈越说她就越想要出去。这其实也是很多人的普遍心理的一种表现,越是神秘,越是吸引人,越是被禁止的东西,人就会越发的好奇想要探索得到。而小孩子虽然年纪还小,但是也是有好奇心和逆反心,这就会促使着她们在面对父母的施压之下也作出反抗的举动。此时父母如果越是想方设法的不让孩子做这件事,孩子的好奇心会越发的强烈,从而更加跟你对着干。

其实这对小朋友来说,并不是在挑战父母该有的地位或者说没事找事要和父母对着干,这是每一个人在小时候都会经历过的阶段,也是孩子自我意识得到了发展的表现。所以,父母在考虑要不要阻止之前,首先要了解孩子想要这么做的原因,再找到自己不愿意孩子怎么做的原因,最后用温柔平和的话语跟孩子进行商讨换一种方式来完成孩子想做的事,对于孩子来说会是一种更有教育意义的经历。

2: 家长为什么会想要跟孩子“对着干”,是因为父母的立场不同
站在家长的角色位置上,在看孩子所做的很多行为时,都是有所偏颇的,这时父母也就会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号去禁止孩子做这件事,但很多时候,父母觉得是为孩子好,但是孩子却并不愿意领情。这也是因为角度立场问题,作为父母的角度,孩子这件事做得不对,而自己说的是对的,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苦心那也没办法,而在孩子的角度,不管我这件事做得对不对,你就是剥夺了我该有的权利和自由,让我觉得很束缚。

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是彼此一生的课题,在孩子有出现逆反心理的时候,父母该做的不是第一时间禁止孩子这么做,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如果自己是孩子会怎么做,考虑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考虑清楚后再去和孩子沟通,当然,沟通时的语气一定要好,把很多“不可以”、“不允许”转化成“我们可以……”、“我们换个方式完成……”,这样不仅让孩子觉得很舒服有被尊重的感觉,也能完成孩子想做的事避免的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