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缘何给孩子买衣服的时候犹豫不决,对自己却很舍得?
有读者向我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有的父母给自己买五、六百的衣服,给小孩买一、两百的衣服却一拖再拖呢?他们只爱自己不爱孩子吗?
个人认为,用成人衣服的价格和孩子衣服的价格差异来对比是很片面的:父母给孩子买衣服一拖再拖跟这件衣服的价格有多少钱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衣服有贵也有便宜,如果想省钱,可以买便宜的,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即可,所以不是钱的问题。这个场景下,关键我们要去理解“为什么父母给孩子买衣服时候会犹豫不决”,这才是我们要分析的地方。
因为平时我给自己买衣服时候,确实会出现买一次好几百块,但给孩子买衣服时候总是拖了很久,直到孩子真没穿的了,才真正的下单;并且周围很多宝妈也是这样的情况,经过实地的论证,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经常给孩子买衣服的人是孩子的妈妈,做妈妈的,从内心深处来说,都是很懂得“精打细算”的人
首先,大家都知道,孩子的身体成长是非常快的,可以说如果你今年给他买了合身的衣服,明年可能穿起来就小了很多,因此,孩子没有长大之前,一年内买的衣服太多,在妈妈心里会存在“浪费”这个想法。
有人会说,看情况父母还是不想花钱。其实并不是想不想花钱的问题,而是如何将钱花的更值的问题,经常给孩子买衣服的都是妈妈这个角色,而宝妈在对待自己孩子的问题上,都是很“精细”的。
很多人不去花一两百给孩子买衣服,但是肯定愿意花两三百去买绘本、玩具,或者花更多的钱其给孩子报个什么兴趣班之类的,原因就是绘本、玩具、兴趣班这样的消费“持久实用性”更强一点。
如果你今年花钱给孩子买了一堆衣服,穿出去确实好看,还能在别人面前炫耀一番,但明年这些衣服也没穿坏,却不合身了,只能让其他更小的孩子穿了,这就是一种浪费。
如果你花几百块给孩子报了什么兴趣班,孩子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这是影响很久的事情,这才是很多人对孩子“真正的关爱”。
你不要觉得这点浪费不是什么,也不要觉得为了孩子可以给他最好的,永远要记得一点:不是每家的存款都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特别是宝妈带孩子期间,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更会去考虑如何能够“将钱用在刀刃上”去养育自己的孩子。
如果有一天,为了能让孩子上个好学校,我相信很多宝妈连自己五六百的衣服也不会去买了,因为大多数家长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孩子的发展”,而不是“孩子的穿衣”。
所以说,拿大人和孩子的衣服价格去对比消费行为,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也不能说明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不够,这才是现实中多数父母的想法。
第二、父母和孩子的身份角色是有差异的,我们要站在成人角色的角度上去考虑这个问题
父母是成年人,成年人的社会交往活动是非常多的,成年人更需要一种面子,这是孩子当期自己并不看重的地方。
有不少父母因为还需要上班,工作和交往活动比较多,不得不给自己添加衣服,有时候还不能太便宜,这是成年人的世界中很无奈的地方。
但是孩子年纪还小,他们的审美也比较直接,更多的只是关注于“吃喝玩乐”,孩子穿衣服如果不是很好,父母是很容易给别人解释的“再过几年都不能穿了,这两年穿这样就行,过渡时间嘛”。其他父母顶多也就附和一下而已,但是如果大人穿衣服很凑合的话,别人就会说闲话了,“看看这一家人整体过的如此不堪”,这就是现实情况。
所以父母自己买衣服,更多的是一种“刚需”和社交需要,而给孩子买太多衣服就显得不是那么刚需了。
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
现在当父母的都比较理性了,每家的孩子们比的是什么?
如果攀比穿衣的豪华度,那就太浮夸了,要比就比谁家的孩子更懂事,学习的知识更多,发育的更好。所以,如果不是非常有钱的家庭,对小孩子穿衣也就没那么讲究了。
我身边有很多人,家庭情况其实也不错,但孩子的衣服都是穿亲戚家孩子穿过的,洗一洗一样能够穿,并且亲戚家的孩子也没穿多长时间,跟新的一样。
也有很多家庭,二胎孩子穿一胎孩子的衣服,也是这个道理。
从这个逻辑出发,你就明白为什么父母给孩子买衣服一直拖了吧,因为“还能凑合”。

第三、这个事情并不能说明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不同家庭的父母考虑的问题不一样
为什么有的父母给自己买五、六百的衣服,给小孩买一、两百的衣服却一拖再拖呢?
这个“价格差”,很容易挑起“父母爱不爱自己孩子”的话题,但是大家的关注点不能向这个层面去靠拢。
任何宝妈对自己的孩子都是真心的,过来人都理解这句话,但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不一样,也是有两点逻辑的:
第一、做父母的都不容易,对孩子的投入也需要量力而行;
第二、做父母的对孩子的关注点不一样,展现出来的行为自然会有所差异。
但并不会因为“对自己孩子不够好”才不愿意多花钱给孩子买衣服,这是不存在的。
我曾经遇到过有人说这样的话:“你看谁谁家的父母,自己在外边吃个大餐都几百块,结果不舍得给自己的孩子买点零食,你看他家的孩子天天馋的。”
这样的场景我是见过的,难道真的是因为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只顾自己吗?
绝对不是这样的,因为人家吃大餐是特定场景事件的需要,但育儿理念上,人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养成吃零食的习惯,反倒是买书的时候,我看人家毫不吝啬。
所以,每个父母都会有自己的育儿逻辑,千万不能用某些行为差异来做“道德绑架”。
以上是我最真诚的看法,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后话:
如果我的回答引起了你的共鸣,可以关注我。作为高级育婴师,幼儿教育者,我很喜欢和大家一起交流育儿知识;育儿路上,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