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早教母婴店卷钱跑路,学而思卖课疯狂割韭菜,这届妈妈太难了!

文 / 妈妈网育儿
2020-04-18 17:36

大家好,我是母婴红黑榜的榜主~专注于妈妈关心的大小事,给妈妈提供最有价值的母婴产品信息,帮妈妈看懂母婴用品背后的真相。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妈妈们记得持续关注哦~

随着复工复产的展开,全国各地的政府纷纷推出了刺激消费的消费券,妈妈们有没有收到国家发的红包呢?

据报道,截至4月8日,已经有接近50个城市采取了刺激消费的措施。

那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妈妈们的消费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01

预充到线下教培的钱,还好吗?

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要求全国线下培训机构暂停开展服务

这可不得了,哪位妈妈手上没几张游泳卡、早教卡、各种培训卡?

这些店不开能熬下去吗?会不会跑路?预充进去的那些钱,还能拿回来吗?

复课时间一推再推,课卖不出去、场地租金费用、教职工的工资成本等等,导致很多没有准备的教培机构熬不下去,跑路了。

榜主在微博上随便一搜,就能看到许多家长发出无助的呐喊。

仔细一看,这是一家全国连锁的大型早教机构,而且门店关闭的情况不仅仅出现在一个城市。

除了上图提到的上海、深圳、福州,还有不少城市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你以为跑路只是个别早教机构所为吗?

NO NO NO,最近这类实体培训机构倒闭不退钱的新闻,比比皆是。

除了教培机构,儿童乐园也撑不住了!

广州著名的职业角色扮演儿童乐园“星期8小镇”突然宣布停业,也没有交代充值卡没用完怎么办。

其实预付款的机构卷款跑路并不是新鲜事,只不过在疫情期间集中爆发而已。

为了避免掉坑,榜主给妈妈们这几点建议:

选择有知名度的大型连锁机构。

查看确认机构的办学资质和场地资质等。

多渠道了解关于机构的相关信息。

避免预付过多费用,尽量控制在半年内。

付费前看清楚合同,付费后留存好相关票证。

万一真的不幸遇到机构跑路的情况,怎么办?

其实机构就算跑路了,也不是完全无迹可寻的,店铺经营都需要办理正规的执照。

受影响的妈妈首先应整理好自己手上的资料证据,然后联系当地的12345热线,提供缴费票证申诉。

在取得机构相关资料后,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然,受影响的妈妈肯定不止一个,多人维权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个体维权可能要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多人一起可以联合报案。

02

线上教培疯狂销售,

竟然出售暑假班!?

和线下实体店不同的是,线上教育在疫情期间蓬勃发展。

除了好未来(学而思母公司)、猿辅导、新东方这类线上教育的头部企业外,连原本专注于线下早教的美吉姆、金宝贝等机构都开启了线上课堂模式。

说白了,世道艰难,能收一点钱是一点钱。

而疫情期间,好未来等集团纷纷推出免费课程福利,给广大没有开课的孩子,同时也达到了良好的拉新效果。

然而,好未来近日却陷入了造假风波。

根据新浪证券的报道,因为自曝某些轻量业务员工虚增营收入,受负面消息的影响,好未来2020年财年第三季度已经出现了亏损,股价也出现了大跌,市值蒸发严重。

与此同时,4月,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非毕业班的开学方案,线上教培机构尤其是好未来旗下的学而思培优、网课、作业帮都推出了暑秋联保课程政策,疯狂预售课程。

榜主收到用户妈妈投稿说,小学生都还没明确春季开学时间,同城的学而思培优(线下授课为主)和学而思网校(线上网课为主)都在一周内推出了暑秋续课锁学位的方案

从这位用户妈妈提供的图片来看,学而思已经对暑假班的教学内容做出了详细安排。

尤其是暑期10天连上,完全不考虑中小学生今年可能要牺牲暑假补春季课的方案。

妈妈们真是忍不住吐槽:为了提前收家长的费用留住孩子,完全不考虑课程方案是否合理。

如果孩子报了暑期课程,那么万一开学了,孩子除了在学校上课外,还要连上10天的校外课程。

如此密集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大大压缩了休息时间,精力不足,会让孩子越发抗拒学习。

整整提前2个季度,开始匆匆收割家长的钱包,并没有给家长解读因为疫情的影响,应该如何调整夏秋教学模式。

有没有可能整个夏季都在补课呢?

以假期为前提规划的学习方案,是否适合白天要上学的孩子呢?

是否会出现交了课程费用,课程按计划进行,但孩子没时间、没精力跟上进度的情况呢?

均没有解决,缴费就对了!

无视国家关于校外教育机构1次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的规定,纷纷提前要求收半年费用。

线上教培利用了家长担心孩子落下课程,影响成绩的焦虑心理,于是迫不及待割韭菜,这种吃相真是难看到极点!

因此,榜主建议妈妈们理性消费,按需购买,缴费前明确上课方案,孩子调课退课的利益。

疫情期间各种状况每日更新,不要用现在的模式去预估3-6个月后的情况,更没有必要提前把孩子绑定在一种学习模式上。

03

奶源地爆发疫情,

生牛乳无人收购全倾倒

相比教培行业在疫情期间突出的问题,其他母婴类消费似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但随着国外疫情的发展,不少进口份额大的产品面临的问题开始出现,首当其冲的就是乳业

众所周知,世界优质奶源基本分布在欧洲和澳新地区,现在这些地区的疫情都比较严重。

近日,就有新闻报道,著名奶粉企业恒天然在新西兰的一家加工厂出现了2名员工感染新冠肺炎,让人不禁担心奶粉是否受到污染。

与此同时,不少国家都开始采取停产停工等管控措施,导致奶制品的生产加工厂暂停向奶农收奶。

而奶农的仓储能力非常有限,无奈之下只能把过剩的生牛乳倒掉。

整个乳品业就是一条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上游原奶,下游生产加工,终端还需要运输销售。

现在其中一环断裂了,对整体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有妈妈说,宝宝不是吃进口奶粉的,不需要关注这些。

好吧,榜主不得不说实话,我们国家婴儿配方奶的原辅料,对进口的依存度是很高的。

这不是危言耸听,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在3月底就下发了名为《关于做好婴幼儿配方乳粉原辅料供应保障工作的通知》的函件,要求各生产企业做好进口原料储备和国产原辅料的使用工作,为的就是应对国外这波迅速蔓延的疫情。

如果家有奶粉宝宝,榜主建议妈妈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好储存,至少3个月的量是需要备好的。

同时,大家也要时刻关注配方奶市场的新闻,毕竟这是宝宝重要的口粮呀!

04

母婴实体零售和垂直电商勒紧了裤头

疫情期间,实体母婴门店的情况是如何呢?

大一点的品牌店拥有自己的线上渠道和配送能力,无论是销售还是售后都做得比较到位。比如苏宁红孩子、孩子王这些品牌,在疫情期间受到的冲击不大。

但是小区里、乡镇间的母婴店,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撑不住的母婴店不得不关闭。

前不久,嘉兴一家连锁的母婴店突然倒闭,当地的妈妈们投诉无门:

随着实体母婴店销售的大幅下滑,不少母婴店的促销员利用自己拥有众多妈妈好友的优势,在朋友圈刷屏卖代理的母婴货品。

还将自己原本用来做服务的客户微信群,转型成花生日记等分销软件、或微商渠道代理的宣传群。

这种转型的促销员售卖的货品是非常没有保障的,因为你们所看到的图片和话术都是由渠道拍摄和编辑好的,她们本身没有亲自验过货,无法保证质量。

在母婴实体门店备受煎熬的同时,母婴垂直电商的日子也不好过。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贝贝网旗下的贝店、贝仓大幅裁员!

裁员风波之下,贝贝集团的终端消费者也面临服务机械僵化等问题。

在网上已经有多个用户在愤怒地投诉,因为她们下单了口罩,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发货,在没有任何沟通的情况下还被擅自关闭了订单。

母婴垂直电商在面对综合类龙头电商夹击的情况下,还要应对疫情带来的货源、仓储、物流、人力等各种问题。

底子不厚、积累不足、习惯利用花式营销做数据的垂直电商,很难在这场黑天鹅事件中扛住。

作为消费者的妈妈们,无论是在实体零售母婴店消费,还是在线上使用电商购物,都应该更多考虑对方是否能给你可靠和稳定的货品与服务

新冠疫情的突然来袭,让母婴行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原本躺着就拥有良好现金流的母婴线下服务,现在严重断源;

原本作为辅助的线上教育突然成为主流,而线下和线上的零售业则受到冲击。

但,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时刻,榜主也看到了很多母婴品牌纷纷站出来,尽己所能帮助湖北疫区的妈妈解决封锁期间的母婴刚需。

在驰援湖北的新闻里,有开丽、合生元、和睦家、君乐宝、雀巢、诺优能、美素佳儿、惠氏、大王、帮宝适、尤妮佳等众多母婴品牌的身影。

疫情期间,各大母婴品牌为灾区献爱心,但疫情过后,它们都不可避免地遭受原料涨价、断供等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恢复生产,扛住压力不断货不涨价,为妈妈们提供放心可靠产品的品牌,才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优质品牌。

这是一场关乎企业发展命运的淘汰赛,只有那些以用户、客户为本的母婴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本期的母婴红黑榜就到这里,疫情之下,妈妈记得时刻关注我们,理智消费哦~

如果你喜欢这期内容,就给榜主点个【在看】,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