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妈”章子怡又火了:为什么有些孩子宁愿独自承受伤痛,也不愿亲近父母?值得每一位家长反思!
全文3349字
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在某期《妻子的浪漫旅行》综艺节目中,汪峰感慨地说:有时候陪伴比血缘更重要。了解章子怡和大女儿小苹果的故事后,对此我感触至深。
汪峰和前妻生下女儿小苹果不久后便分手,至此,小苹果的成长缺少了母亲的陪伴。
或许是内心对母爱的极度渴求,在汪峰安排章子怡和家人第一次正式见面时,孩子一见面便喊了章子怡“妈妈”。
一声妈妈,让章子怡心疼,也让两个人的关系变得亲密。
章子怡在与女儿的相处中,越来越爱这个女儿,在《演员的诞生》节目录制中,她曾含泪哽咽:“我的大女儿,她不是我亲生的,但是我要把我所有的爱都给她。”
而她一直以来,也是这么做的:
她会亲自为女儿举办生日会,把房间布置成她喜欢的样子;

她会在孩子的节日,亲吻和拥抱两个孩子;

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对她来说,章子怡早就成为她最美的妈妈。
是这个后天妈妈,用爱和陪伴,让她那曾干枯的心灵,重获温暖、自信和快乐。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对父母们提醒道:“在婴幼儿期,爱和陪伴远比教育更重要,一个健康、和谐而亲密的亲子关系是一个孩子人格的基石,也是人格的内容。”
换句话说,你早期的陪伴和爱,决定了孩子人生的底色是暖是暗。
那么,要如何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呢?看看家学宝的老师怎么给你支招。
重视亲子沟通,并落实到行动。亲子沟通对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家长一定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多与孩子交流,多了解孩子。主动与孩子沟通,主动发起话题,营造积极沟通的良好氛围。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更愿意与家长沟通。当然,话题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
●以询问孩子一些有趣的、愉快的事作为聊天的开场白。愉快的开始,能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促进亲子间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做他感兴趣的事情,进行积极的沟通。这不但拉近亲子间的距离,还能创造共同的话题。例如,当孩子比较喜欢植物。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去书店买介绍植物的书籍,带孩子一起去植物园,与孩子一起种植物并观察植物从种子到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过程。

●不要经常问孩子的学习成绩,例如“这次的考试考得怎样?”“在班上排第几,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也不要经常重复一些日常生活的间题“很冷,穿够衣服了吗?”“吃饱了吗?”“喝了吗?”这些话题或过于敏感、或太单调无趣难以引起孩子想沟通、想说话的意愿。


3.耐心、认真地倾听孩子说话
准确理解孩子的意思
由于孩子的表达能力条理性较差,因此孩子有时不能清晰表达自己。家长需要耐心地等孩子把话说完,把“零散”的东西拼凑起来,准确理解孩子要表达的意思。低年级孩子表达不完整,甚至有答非所问的现象。中年级孩子的表达开始变得完整、丰富但条理性仍较差。高年级孩子的表达比较有条理,能抓住重点。父母耐心、认真地倾听才能准确理解孩子的意思。切勿只听了前半句,就以为自己都明白了,打断孩子的话说:“行,别说了!你怎么想,我还不知道吗?”
当孩子感觉到家长并没有认真倾听自己的话时,渐渐地便失去说话的欲望。
4.关注孩子的情绪
通过孩子伙伴的事间接了解孩子
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情绪较为外露。关注孩子的情绪,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例如,孩子放学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连平时喜欢的莱都没怎么动,这是一个“警报”,家长需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否需要帮助;孩子放学后一直乐呵呵、兴高采烈,家长可以问间孩子:“最近发生什么开心的事情了?跟妈妈分享一下。”与孩子一起分享开心的事。间接了解孩子,询问孩子伙伴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地发展。孩子不喜欢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遇到的事情。当孩子跟家长说起自己伙伴的事情时,家长需要有所留意,可能孩子也会或将会面临相同的事情,别总以为“那是别人的事,我家孩子不会这样”。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哪些话是孩子不愿意听到的呢?我们给您总结了一部分,看看你有没有无意中也说过这些伤了孩子的话呢。
孩子最不想听的话:
●让孩子对家长的爱产生怀疑的话:“你快点走开,看到你就觉得烦!”“我怎么会生出你这个笨蛋呢?!”“算了,你没得救了!”
●不听解释,责备孩子的话:“我就知道会这样!”“这种题都不会做,你在学校都干啥了啊?!”
●将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较的话:“看看人家x×,你怎么就赶不上人家啊!”“你看看××,学习好,又听话,再看看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呢!”“你要是有xx的一半好,妈妈就不用这样了!”
●威胁的话:“你再这样,我就不管你了!”“你快点写作业,否则等爸爸回来看到你还在看电视,爸爸就要发火了。”“爸爸妈妈这么辛苦,还不都是因为你。”
●找借口的话:“我们这都是为你好!”“等你长大了,你自然会明白我们这么做的苦心!
以上的种种,是不是经常被我们挂在嘴边?原来无意中,我们竟伤害了孩子那么多次。只要意识到错误,及时纠正过来,一切都不算太晚。那究竟怎么说,孩子才愿意听呢,下次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建议您不妨试试这样说。
●不再用“为什么”。
●把“应该”改成“我希望你”。
●经常用“我”开头,少用“你”开头。
●把“能不能”改为“……好吗”。
●多使用陈述句,描述事实。例如,孩子放学晚回家了,不要说“都去哪里了?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而应该说“你今天比之前回来得都要晚。”
●不要长篇大论地说教,直截了当地把自己的要求告诉孩子。例如,周末孩子一直看电视,什么事也不想做,把“你今天看电视太多了,该关电视了。我希望你做点别的事情”改为“关掉电视,做点别的事情,好吗”。
●借助小字条,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放在孩子的书桌上、书包里,或者贴在需要提醒孩子的地方。例如,在冰箱的门上贴一个小纸条,写着“刚买了新鲜的水果,洗干净再吃”;在电脑的开关键上贴上一个小纸条,写着“开电脑前,请跟爸爸妈妈说一声。
●把自己的感受、遇到的一些事情告诉孩子。这会让孩子觉得你是在认真地跟他交流。例如,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最近在考虑买一盆新的绿植放在客厅,妈妈一直没看到合适的,明天你和我一起去挑挑,好不好?”

今日互动话题: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但作为第一次做父母的我们也难免会有做的不如意的时候。说说育儿过程中,有哪件事让你最后悔吧。
写下你的故事,也和孩子一起分享,让彼此更为亲近吧。
如果你也喜欢今天的分享,点这里让更多人看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