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弯腰,这样就不用买票”:爱占便宜的父母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前段时间,带着孩子在小区的广场玩平衡车。远远地就看见一位奶奶带着孙子和大家在聊天。
走了才听到,原来大家是在比谁家的孩子高。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买票这件事情,这位奶奶就特别骄傲地说,“我们上车的时候都让孩子弯点儿腰,要不这么小就买票,以后得花多少钱啊”。
我刚想说,这种方法似乎不太合适。结果,周围的好多人都在附和,“我们也是这么做的,这么小买什么票啊”,甚至还有人马上就回头教育孩子,“以后你也得向人家学习,知道不“?

学习?当时我真的有点儿震惊了,让孩子学习什么呢?学习占小便宜吗?
类似的事情在生活中有很多,我曾经看过一则新闻,一个13岁的男孩看到有人把手机落在了公共汽车上,孩子没有提醒丢手机的人,等到人家下车了,自己就把手机揣进了自己兜里。
后来,对方通过调监控找到了这个孩子,却发现孩子爸爸正带着孩子在吃大餐,原因是孩子捡的手机卖了大价钱,爷俩庆祝一下。
父子俩还能吃得起大餐,看来家里经济条件还不算太差,但是因为孩子“拾金昧下”而庆祝,不得不说,这样的家庭还真的是一个“贫穷”的家庭,而从这样家庭中出来的孩子未来也很难成为“富有”的人。

孩子为什么会喜欢占便宜呢?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有些孩子参加表演,每一次都得占c位;集体出游,只知道吃别人的好吃的,自己都不带;总是喜欢抢别人的玩具,觉得自己就必须得先玩儿。
看起来,这样的孩子好像确实得到了更多,有些父母甚至会因此埋怨自家孩子“实在是太老实,只有受欺负的份儿”。
实际上,孩子今天占的便宜却是为以后的人生埋下了雷。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姑娘留学在法国,她发现法国车站没有地铁口,买票全靠自觉。
于是,她就开始逃票,然后为每一次成功而沾沾自喜。
等到毕业后,她去应聘法国的各大公司,明明简历证明了她是一个优秀的人,但是却屡屡碰壁。再有一次碰壁的时候,她十分气愤,认为这是种族歧视。
结果,对方回复她,我们欣赏你的教育背景和水平,但是看了你的征信记录,你有三次以上逃票被处罚的记录。
三次逃票的确是占了便宜,省了车票钱,可是失去了工作机会不说,还让人在道德上贴上了黑标签,这究竟是赔还是赚呢?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在交友的时候,基本上都会有一个准则,那就是不能与爱占便宜的人做朋友。一方面,他们的心胸和格局都比较小,;另一方面,他们不会给我们带来正面影响,只会让我们将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上。
不过,对于爱占便宜的人来说,看起来他们似乎真的得到了更多。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在他的认知里,只要是好事儿就应该是他的,无一例外。

比如,大家一起出去吃饭,无论谁请客,他都要点自己最喜欢吃的菜品,然后摆在自己面前;单位发福利,他一定最先去挑选,有时候有些同事觉得这些福利自己家里用不上,他就会冲上去自己带回家。在他看来,这没什么了不起的,更何况,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
而这样的人大家慢慢都会了解,做事情都会躲着他,我们不爱占便宜,但是我们也不爱被别人占便宜啊。他还会很纳闷,怎么大家都孤立我呢?我没有做过什么伤害别人的事情啊。在他的认知里,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而这也是最恐怖的地方。
爱占便宜的父母,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什么都不懂的,怎么有的孩子就爱占便宜,有的孩子却不是呢?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爱占便宜的孩子身后,都站着一对爱占便宜的父母。

就像我在文章开头说的那样,父亲不仅没有因为孩子不归还手机而教育他,反而带着孩子用卖手机的钱吃了一顿大餐。无形中就是在鼓励孩子去占便宜。我想,孩子长大后,想不占便宜,几乎都不太可能。毕竟,占便宜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行为。
而在衢州,有个孩子从书店顺走了几本漫画书,父母知道后,第一时间就带孩子回去给书店道歉。当时,书店还没有开门,父母就留下了一张字条表达歉意。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父母在发现孩子的行为出现偏差,占便宜的时候,总是能第一时间制止孩子,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不可为。
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也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会让自己在小便宜上摔跟头。
可见,什么样的父母就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就像俞洪敏曾经说过:“斤斤计较、爱占便宜的家庭走不出胸怀博大的孩子,我们很难在一个庸俗的家庭里面发现一个孩子有着高雅和清纯。”
如何避免孩子养成贪小便宜的习惯呢?
贪小便宜吃大亏,这是我们从小就听过的一句话。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占到的便宜,往往都会用其他的方式还回去,甚至还会付出更多的代价。
作为父母,我们要避免让孩子养成贪小便宜的习惯。

1.父母要学会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著名主持人董卿曾经说过:“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做什么样的人。”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可以成为一个有心胸有格局的人,但是想要实现这个目标,不是靠嘴上说的,而是要自己先行动起来,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有一次,表姐带着孩子来我家做客,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表姐就很无奈地说“我家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感觉有点儿小家子气,一个男孩子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真怕以后找不到媳妇”。

表姐问我有什么办法能让他的儿子大气起来,而我想的却是,表姐每一次来我家都会顺走我的一些衣服和化妆品,还说“反正你不用,搁着也是浪费”。等什么时候,表姐能不占小便宜,孩子自然也就大气起来了。
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一味地要求孩子,却让自己做出了与教育孩子完全不一致的行为,孩子怎么会好呢?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先做好自己,然后才是培养一个好孩子。
2.从小就要教会孩子明确边界,建立物权意识。
孩子从2岁起,就会逐步拥有物权意识,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他会开始意识到什么东西是自己的而这个时期,父母也要帮助孩子去建立这个意识,而第一步就是教会孩子认识,什么东西是属于孩子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
比如,全家人一起吃东西,家里的长辈总是喜欢让孩子先吃,或者把孩子喜欢吃的都放到孩子面前。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意识,只要是好东西、我喜欢的东西就应该属于我,别人不能用。

而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以后很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毕竟没有人愿意和总是占便宜的人交朋友。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将自己的好东西分给别人一部分,又或者在别人该自己的时候,让孩子学会感谢和感恩,这样孩子慢慢就会明白,什么是自己的,什么不是,而那些不是自己的,自己也不能去占有。
3.一旦孩子做错了,父母要进行纠正与引导。
有些父母可能会说,“我家孩子已经这样了,那要怎么办呢”?大家不要着急,只要我们意识到问题,逐步地去引导孩子,什么时候都不晚。
就像是有些孩子一去超市,就会到试吃区挨个吃,直到吃饱了为止。虽然,试吃就是为顾客提供的,但是孩子这样贪得无厌的行为还是应该得到教育的。
父母不妨告诉孩子,试吃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了解食物的味道,从而更好地选择哪一种是自己爱吃的,然后买回去。而不是为了让大家在这里吃饱才回家。

又或者,孩子总是喜欢抢别人的东西,那就不妨带着孩子将自己的东西主动分享给别人,让孩子明白东西是互换的,而不是一方永远可以索取的。
越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越是要强调孩子行为的边界,为孩子立下规矩,然后引导孩子去执行,这样才能让孩子逐渐可以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懂得什么行为才是真正“有利于”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总惦记着“眼下不要吃亏”。
陆北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育儿师,宝妈一枚,多平台签约作者,致力于用最直白的讲述,让父母了解最深奥的育儿知识,陪孩子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