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以前,除了别逼孩子独立,还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文 / 福娃谈育儿
2020-04-22 00:41

6岁以前,除了别逼孩子独立,还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早上上班,在公交车上我正在神游,早晨上班的人心情低沉,因为还没睡醒。突然前面传来一阵孩子的哭声。在公交车上显得格外瞩目。

仔细一看,是一位年轻妈妈带着一个大概6岁左右的小男孩,背上背着好像是琴,男孩哭泣着不想去,嘴里说着"我不喜欢啊,为什么让我学这个"。

那位妈妈并没有顾及孩子的想法,到站了拉着男孩下去了,尽管孩子一脸的不情愿。

我不禁在想:像我们小时候什么也不学也不是好好长大,也考上大学找到份不错的工作,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要去学那么多东西。

作为家长,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更优秀,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家长间普遍流传着这样一个真理——如果不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等到上学就晚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固然没错,但是家长对孩子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往往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6岁以前,这几件事也不必逼着孩子去做

1.逼着孩子独立

文文家宝宝今年即将上幼儿园了,她决定做一些改变。

从孩子1岁左右,因为想要培养孩子的性格、丰富孩子的知识,所以每天晚上睡觉前,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会给孩子讲一个小故事。

就这样时间久了孩子养成了睡觉前听故事的小习惯。

文文这次想要从听故事变成自己读故事,但是问题出现了。

每次让小孩自己看故事书的时候他就开始撒泼打滚,嘴里喊着"妈妈不爱我了""妈妈不讲故事睡不着了"……

丈夫劝自己要狠下心,要不以后孩子对自己产生依赖心理了怎么办,自己不可能每一天都给他讲故事吧,要养成孩子独立的能力。

教育孩子学会独立,这是一件十分正确的事,但是强迫孩子独立,不但达不到独立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心理留下阴影,造成孩子的孤独感,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疼爱。

发展心理学观点认为,0-3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而这个时期安全感的来源大多是父母。

在孩子0-3岁时期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来支撑内心,那孩子也根本学不会独立,被迫学会独立的孩子内心或多或少的会带着创伤,有的会隐藏起来,有的会暴露出来。

我们需要给到孩子的是,在孩子学着成长、学着独立的时候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一直在他身后。

2.逼着孩子学

朋友圈有朋友经常晒自家孩子会背唐诗了,会算多少以内的算数了,又或者给孩子报什么什么兴趣班了。

家长们会以自家孩子今天学会了什么技能而感到自豪。

每次看到这些我会想说"孩子还那么小,学那些她不累吗?"。

不要再说什么"现在不学等将来上了学就会落下别的孩子好多""现在不学将来吃亏的是你自己"之类的言论了,每个孩子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哪个阶段可以学习新知识了都是有迹可循的。

家长可以在孩子3-6岁选择一两种乐器当做兴趣培养,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性格,还会开发孩子的智力。

但是像那些必须背会唐诗三百首了,会数100以内数字之类的就建议不要了,过早地学习只会让孩子更讨厌学习。

3.逼着孩子交友

莉莉最近被老师"找家长"了。

并不是因为孩子淘气恶作剧了被叫家长,相反她家孩子很乖,也非常可爱。她家孩子上幼儿园小班时老师就发现孩子有点"不太合群"。

每次老师让孩子们做游戏的时候莉莉家小朋友都会自己一个人在旁边玩,那时候老师觉得小孩子可能害羞、放不开,过段时间就好了,但是过了半学期了,这种情况还是没有改善。

莉莉决定主动出击,

周末,楼下面有一群孩子在玩"过家家"游戏,她带着自家孩子下去了,让那群小朋友带着小孩玩,过了一会莉莉再去看时发现小孩并没有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而是自己坐在一旁玩沙子。

这让莉莉感到担忧,学不会交友怎么会在社会上吃得开呢?

事实上并不需要担心,心理学家温特将儿童的游戏按年龄分为:

独立游戏:远离其他人独自一人游戏,一般2-2.5岁孩子会存在;
邻近游戏:在其他人身边游戏,但没有参与进其他人的游戏里,一般2-2.5岁孩子存在;
相关游戏:和其他人进行言语上的交流病组织活动选择,3-4岁孩子存在;
相互游戏:与其他人一起参与同一种游戏,4.5岁孩子以上存在;

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游戏中的参与度会随之增强,"孩子不合群""不会玩"这不是需要担心的,你的忧虑可能有点早。

合不合群有可能是孩子的性格特点,并不是孩子发展的缺点,合适的时间做什么样的事是有发展规律的。

4.逼着孩子做"乖孩子"

父母希望从别人的口中出现"真乖""真懂事"的字眼来形容孩子,他们会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给设定的路线来发展。家长会认为自己肯定比孩子有经验,自己给孩子选择的路肯定是对的,不会害了孩子。

经常会给孩子说"你要听话,不听话就会怎样怎样",从小的"听话教育"让孩子知道想要得到爸爸妈妈的喜欢就要听话、懂事。

但是,在如今创造力和个性高度发展的社会,听话还需需要吗?

研究表明,从小淘气、经常犯错、会表达自己观点的孩子长大后成功的几率比从小就听话的孩子高。

孩子听话就意味着她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孩子能在家长身边哭闹,说明你对她来说有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

从小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工作上可能会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员工,但他可能会寻求安稳,永远也不会有大作为。

乖确实不应该出现在教育孩子的字典里,教育孩子的方式千万条,但最不可取的就是"你是个乖孩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