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谦虚”地贬低是毁掉孩子的最简单的方式,无异一场谋杀

文 / 贝贝豆育儿学堂
2020-04-26 00:48

文/宋妈说育儿(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在你小的时候,当着其他人的面前,故作谦虚地说过这么一句话:

我的孩子不行,比你家的孩子差远了”

但是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父母的一句自谦,有可能毁掉的就是孩子的一生。

李玫瑾教授曾经做过一项关于未成年人的调查。在针对1000名未成年人的调查中,李玫瑾教授发现:

孩子在家中受到父母责骂很大概率会出现性格缺陷。其中25.7%的孩子出现自卑抑郁的倾向,22.1%的孩子开始变得对身边的事情漠不关心,56.5%的孩子甚至已经出现暴躁情绪。

通过更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对比发现,教授发现中国传统的“谦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孩子进步的积极性,对孩子无异一场谋杀。

李玫瑾教授指出:“谦虚的贬低”是毁掉一个孩子最简单的方式。

“谦虚的贬低”为什么会毁掉孩子的人生

《中毒的父母》书中写道:

“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外界做出的所有尝试,都是为了从不同角度获得父母的认同。而父母的回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对未知探索的积极性。

中国父母向来推崇“挫折教育”,和孩子的相处方式也大多以命令的口气为主。在一些父母心里,骂孩子=对孩子好前进时敲打,后退时鞭策也成了一部分父母和孩子相处的常态。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一直不能获得认同,父母的认同权威性便会下降。

这并不难理解,试想一下你每天勤劳工作,希望得到老板工作的认可:加工资。但是老板总是在你进步时打击你,在你退步时挖苦你,久而久之,工资的权威性同样会下降。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如此,只不过在家庭关系中,孩子期待的认同是父母的鼓励和夸奖。

不难发现,贬低教育,尤其是绑架着为了孩子进步名义的“谦虚的贬低”,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深远的危害。

“因为为了你好,所以我看不到你的努力”

综艺《少年说》的一幕就深刻地反映了这个社会现象。

一位小姑娘向自己的妈妈哭诉:“你为什么总喜欢那我和其他的小朋友比较,只要是我做的事情,你都说不行,我做了那么多努力你都看不到吗?

妈妈却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打击是出于对孩子考虑。即使孩子已经做得相当好了但是还是会“敲打敲打”。

正是因为对你好,所以才看不到你的努力。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机构曾发布《青少年蓝皮书》,通过在多所城市中进行的调研,整理了孩子最讨厌家长说的5句话”

① 快去学习/快写作业!

②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别人!

③ 不许看手机/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游戏!

④ 真没用/笨!

⑤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孩子也在家长的不断地“为我好”中消磨掉耐心,丧失前进的动力,开始变得碌碌无为。

父母应该怎么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1)尝试去认可孩子

相比于昂贵的礼物,孩子更希望得到的是父母的认可。

父母应该试着去认可孩子的进步,并将这种认可用语言或者行动直接地表现给孩子看。让孩子明白自己对孩子的进步是高兴的,认可的,骄傲的

这种认可会逐渐形成一个正反馈,反作用在孩子下一步的进步中。

黄磊就曾称赞自己的女儿多多是“家庭烘焙技术的第一人”。我们不知道,从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中,14岁的多多会从中学到什么具体的烘焙技术。但有一件事不能否认,多多在爸爸的夸奖中感受到了父爱,也将会更自信的面对生活。

2)为你的孩子骄傲

有时候孩子是你最骄傲的资本,千万不要因为“谦虚”从中作梗,让孩子不知道你为他骄傲。

故作谦虚的贬低简直百害而无一利。

父母应该大方的,自信的,毫无保留的表达孩子带来的骄傲。即使在外人面前,也不要故意绷紧你那微不足道的矜持,孩子带来的是专属于你自己的骄傲。

看似简单的一句“我女儿很棒”实际上会让孩子更加明确未来的方向。

PS:本文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