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后,才知道教育孩子首先要克制自己,还要理解孩子的想法
为人父母后,才知道教育孩子首先要约束自己,还要理解孩子的想法。

1、父母挣钱,往往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
在农村的家庭,兄弟姐妹都特别多。祖辈中姥爷有四个妹妹,爷爷有四个哥哥。父辈里爸爸有五个兄弟姐妹,妈妈有兄弟姐妹六个。到我这一代,兄弟姐妹有三个。过去,因为家里太穷,祖父和外祖父都是用散养式的方式养孩子,不可能做到公平地对每个孩子。又因为兄弟姐妹多,他们分摊给每个孩子的爱也不相等。
我小时候家里穷,爸爸妈妈为了谋生,每天早上四点钟起来和面炸丸子,炸好之后放在缸里就步行拉着地板车去很远的镇上卖,到镇上的时候也已经是八点钟,正好赶上人们吃早饭的时间,因为这个时间点卖得多,能挣些钱。回到家之后,我们放学回家,爸妈就给我们一人一块钱的零花钱,我们都高兴地蹦蹦跳跳。爸妈看着我们开心他们也笑得合不拢嘴。
父母为了让我们开心,为了让我们在学校里不会因为穷而被别的孩子看不起,尽量把最好的都留给我们。

2、孩子叛逆,父母要与孩子多交流
可能父母最不愿意看到孩子有叛逆心理了。孩子在叛逆期,认为父母的命令就是对自身的一种压迫,让孩子感受不到自由,总会生出一些念头,比如父母真烦、父母总是限制我的行为,约束我的思想等。而父母在这期间总会因为孩子不听话而感到头疼。
有人说有的孩子没有叛逆期,那是再好不过了。我记得我的叛逆期,那可是在家里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把妈妈气到哭,爷爷奶奶也来我家对我进行说教。当时,总感觉爸妈都不懂我,因为我的很多想法都想说给爸妈听,有很多好玩的事情也想和他们分享。可是他们都忙着工作,没有时间陪我聊天。从那以后,我就发誓如果自己有孩子,我会每天都陪着他,和他聊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
哺育好下一代,父母的思想尤其重要。做父母之前总会看相关的书籍,学习如何正确教养孩子,并且教出一位懂事听话的孩子。懂得和孩子交流,多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是父母爱孩子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3、当家才感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
现在养孩子都把小孩视为宝贝。当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教育方式。
虽然我的孩子还小,但是这一年多我亲身体会了做父母的不易,为人父母也有为人父母的苦衷。本来发誓要天天陪着孩子,现在才发现这个想法太不现实了。孩子爸爸在工地上干活,不忙的时候才能回家一趟,不可能天天陪着孩子。我知道孩子的童年不能缺少父爱,但是他爸爸平时也只能通过视频的方式和孩子聊天。
而我在县里的一家公司上班,工资仅仅能支撑每月的零花。白天,孩子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玩,我每天下了班回家,总感觉孩子与自己有距离感。甚至产生悲观的念头,比如小孩长大了不疼自己该怎么办。我知道自己再怎么担忧也是于事无补,我要做的就是奋发图强,在公司做好本职工作,然后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回到家尽情地陪着孩子,休息日陪着孩子学习和玩耍。
人生第一次做妈妈,肯定没有经验,所以孩子的到来是为了加快我的成长。做了父母知道了一些常识,比如,孩子几个月能吃什么食物,几个月学习翻身,几岁能走路,几岁能断奶等。我们也是一边学习一边成长。有了孩子才懂得了自己要更加孝顺父母,感恩我们的父母把我们抚养长大,教会我们为人处世。
要相信天下的父母,都有着一颗为儿女着想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