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宝妈拿棍棒给7岁孩子立规矩,老师批评:时间晚了,方式错了

文 / 糯豆包妈妈
2020-05-07 01:28

“文/糯豆包妈妈(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绝大多数90后宝妈育儿方面都崇尚撒手教育,自由成长。

朋友小莉就是自由育儿主义者。周末去她家做客,赶上小莉7岁的女儿吃零食撒的到处都是,小莉说了很多次,孩子非但不听,反而得寸进尺。

“看看,跟你说了八百遍了,零食不要撒的到处都是”

“看看你的手,看看这床单,明天别吃零食了”

巴掌落在了孩子屁股上,孩子失声痛哭,“我恨你,不喜欢妈妈”,妈妈愣了一下。

安抚好后跟我说,“我也不想动手,可是她太皮了,打完伤感情,不打又没规矩”。

心理学老师研究证明,从小放纵养育的孩子,没有规矩意识很正常。但是孩子已经7岁,产生叛逆心理,再用棍棒教育那一套,时间晚了,方式错了!

01棍棒式立规矩?是你误解了中国传统教育

考试考砸了怕被打,

作业写不好也怕被打,

爸爸妈妈越打越不服气,而且每一次挨打都特别恨家长,

长此以往的棍棒教育,孩子会产生暴力心理和自卑情绪,严重影响孩子一生发展。

规矩固然要立,也要讲究正确合理的方式方法!

02立规矩的黄金时间,这些方式很重要

年龄段:0-2岁

关键点:自我保护,个体意识

2岁前的宝宝爸爸妈妈往往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心尖怕硌着,但也不是什么都不会。

正常孩子4个月可咿呀学语!6个月可以坐!7个月会爬!8个月可学走路!

孩子的学习潜能是无限的,纵然他身体还不健全,有一些规矩也是要学习的。好习惯从小养成,正确灌输个体意识,有利于将来孩子的独立发展。同时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爸爸妈妈不可能24小时盯着宝宝,适当的演示什么动作或行为是不允许的,在宝宝大脑中植入危机意识。

其他同龄孩子会的,你的宝宝也有能力去学,不要因为家长的心软耽误了孩子。

年龄段:3-6岁

关键点:端正是非观,礼貌培养

3-6岁宝宝基本可以正常行走,也可以简单进行语言沟通。

这个阶段宝宝的学习能力更强了,立规矩也势在必行!他可以独立完成一些事情,也可以帮你做一些简单的事,但不能完全脱离爸爸妈妈的照顾。你有跟他讲条件的资本,比如上面现象,宝宝乱扔零食,她有能力和体力捡起来,就跟他讲道理谈条件,让她收拾好,再告诉他为什么不能乱扔垃圾,传输正确是非观。同时,这个阶段是宝宝学礼貌的最佳时间,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鼓励宝宝。

年龄段:7岁以后

关键点:明确代价,品质教育

如果7岁前孩子太小,舍不得教育,那么7岁后再不教育,孩子的一生都毁在你手上!

7岁的宝宝已经上学,可以独立完成绝大部分任务。爸爸妈妈需要加大立规矩的力度,适时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也有辩证观点。“打”不是往死里打,适时地惩罚避免不了。

因人而异,每个宝宝性格承受能力不同,有些宝宝口头道理就能改正,有些可能需要施加力度,但要把控好,物极必反。

03养儿育娃要有规矩意识,方式错了,同样害娃不浅

下策:棒打止错

某种理论上,棍棒教育法也是有一定可取之处。

孩子会因为怕疼而改掉坏习惯,因为恐惧,记忆会更深刻。

同时,不可否认,暴力解决带来的负面效果。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懦弱心理,养成像父母一样暴躁易怒的脾气,可能会伴随一生。

中策:晓之以理

很多宝妈舍不得打孩子,便采取讲道理的方法。如果宝宝年龄小,这种方法是非常实用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宝宝会自行拒绝不好的行为。

随着孩子成长,他独立意识增强,会有青春期。面对严重的叛逆心理,再讲道理恐怕会激化矛盾。

上策:不教而善

父母的教育不能局限于棍棒和语言,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爸爸妈妈一定要身先士卒。

良好的教育一定要有亲情做基础,爸爸妈妈一定要把对孩子的爱体现出来。即便孩子做错了,象征性的教育一番,讲清楚宝宝的错误行为让自己很为难。孩子理解能力很强,她会心疼你,从而怕你伤心难过,自然杜绝了错误的行为。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很微妙的,情绪互相传染。作为长辈保持冷静,理性思维,孩子肯定会跟你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为人父母做好自己,就是给孩子立了最好的规矩

PS:本文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糯豆包妈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