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感薄弱的孩子,爸妈只需做好3点就行!赶紧看看
“哎哟,我的小心脏要炸啦!”刚刚闺蜜在群里突然冒出这样一句。我们还没来得及回复,就看见她长篇大论地抱怨着:
“我真是搞不懂,我们家小孩儿的责任感怎么那么薄弱。每天沙发都被他搞得乱七八糟的,连屁股坐的地方都没有了;自己睡的那个床更不用说了,什么烂玩意儿都往床上拿,弄得不忍直视;外出回来的鞋子那些,更是到处乱摆,经常都是这一只那一只……”

很显然,闺蜜已经被自家孩子没有责任感的事实折磨得几近崩溃了。是呀,生活中对自己负责任的孩子,往往都是比较自律的;而不自律的孩子,往往都是缺乏责任感的。比如:做作业时,需要父母寸步不离地看着;自己的玩具等物品,如果不是父母逼着自己整理,孩子从来不会自己主动收拾;自己的书包,写完作业之后就乱扔,如果父母不帮忙收拾就永远在那乱糟糟的摆着……
其实我们看到的这种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并不完全是孩子不够好,而是因为家长并不懂得如何去提高孩子的责任感。曦曦妈建议大家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进行界限教育。
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我界限是不明确的,以至于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并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前晚重庆下了暴雨,我们刚开始忘记收阳台上的衣物,导致被雨淋湿了。后来孩子爸爸发现之后,问我要不要收,我随口回答了一句:“都已经打湿了不收了,反正都是老天爷的事情。”
女儿马上就特别兴奋地问:“妈妈,为什么你说这是老天爷的事情呢?”我告诉她:“因为天气本就是老天说了算的事儿,它下雨打湿了我们家的衣物,也得等它天晴的时候再给我们晒干呀。就像写作业是你自己分内的事情,工作挣钱现在就是爸妈必须要承担的责任一样。我们各有各的分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行啦!”
没有责任感的孩子,往往不知道哪些是自己分内的事情,也不知道哪些是别人必须承担的事儿,所以相对有责任感的孩子来说,他们更随心所欲。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做好父母该尽的义务,更要教会孩子如何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比如:学习就是孩子自己分内的事情;自己玩的玩具,结束之后一定要规规矩矩地整理好;自己的被子应该自己叠;自己的书包应该自己整理等等。

第二步,进行底线教育。
在很多家庭,包办代替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孩子乱摆的鞋子,有家长第一时间弯腰去整理好;孩子乱扔的垃圾,有家长第一时间去打扫干净;孩子随处乱丢的玩具,有家长第一时间分类整理……如果孩子所有分内的事情,都被家长们抢着做了,孩子又怎么会有责任感呢?
过分勤劳的家长,往往剥夺了孩子多方面的能力。首先,会让孩子形成依赖性;其次,不能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再次,会让孩子丧失自理能力;最后,会让孩子丧失责任感。
学会适当放手,孩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绝不包办代替;学会坚守原则,哪怕是孩子胡搅蛮缠、撒娇求助,家长也不要随意妥协。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父母是有原则的,如果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动手解决,那么无论搁置多久,父母都不会帮忙。
第三步,建立三赢的处事原则。
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比如,吃完零食之后,随意把包装袋乱扔,因为空出手之后,更方便自己玩耍;想吐口痰的时候,随地一吐,自己的确是舒畅了,但却不曾想这样的做法是否文明。
责任感,其实就是让孩子约束自己言行举止的一个过程。每次带女儿出门玩耍,我除了会带纸巾等必备物品以外,还会准备一两个新的垃圾袋。因为指不定孩子吃什么东西的时候,就要扔包装袋了。久而久之,女儿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就非常强烈,她如果看到地上有几颗瓜子壳,就会自言自语地说:“这是谁呀?怎么又乱扔垃圾了,我们应该保护环境的。”

不要觉得孩子还小,很多事情明白不了,其实孩子的理解能力非凡,远远超出了家长的想象。曦曦妈建议,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给孩子灌输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让自己好、对方好、世界好的道理。只有坚守三赢共处的原则,才是最为完美的行为。
————————
您的孩子责任感十足吗?您是如何培养的呢?欢迎和大家分享经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