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大胆试错,努力尝试,不怕输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文 / 苏苏之贤
2020-05-08 08:34

我们做父母的,教育孩子少了些许的耐心,没有了静等花开得从容。遇到孩子犯了错,就会恼羞成怒,大发雷霆。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个漫长的认知过程,大人的横加干涉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包办代替,随意插手,会少了孩子自己的亲身体验,许多时候,孩子亲身经历远比大人的谆谆教诲要深刻许多。

热播的电影《银河补习班》,剧中的马飞,从小就是公认的“缺根弦”,唯有父亲马皓文坚信自己的儿子是天才,在不断地失败不断地被嘲笑中,慢慢成长为人们仰望的航天英雄。试想一下,如果连父亲都不断地指责,呵斥的话,会有后来居上的马飞吗?

从孩子1岁半开始,当他有了足够的安全感,便开始进入了自主探索期——他们会怀着极大的好奇和热情,坚持自己迈出尝试的步伐,很多父母阻碍孩子成长、试错,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最鲜明的标志就是各种“不可以”——不能这样,也不能那样,不停打压孩子向外探索的触角。

有时候,因为不舍得孩子犯错、受挫,我们便处处替孩子做决定、教导最“正确”的做法、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

小到吃饭,妈妈/奶奶喂,因为怕孩子吃不多、长不好,结果发展到不喂不吃,孩子自己不知饥饱;孩子做题目,在还没有充分思考、尝试之前,便被教导应该怎样才能做得又快又好;婚恋找对象,父母替孩子着急,到年龄了还没有男女朋友……

但是习惯了接受父母指令的孩子,在外界的指令突然消失后,就会变得手足无措,缺乏应有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然而,这还只是表象。

总是被教导最“正确”方法的孩子,因为总是走在直线型的“捷径”上,最容易沦陷为要求事事“完美主义”,这才是对一个孩子人格的最大挫折。

假如不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他们会变得懒惰、不敢尝试,或过于依赖于父母。更重要的是,孩子不犯错就不知道什么才是错,也不会知道改正错误的方法,以及要改正错误的原因。孩子不断“犯错”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家长只是静静地陪伴、等待、欣赏就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