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会说家乡话吗?方言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需要我们传承
文:梦雨原创,欢迎转载分享,禁抄袭

之所以写这一篇关于《方言需要传承》的文章。是因为发现,现在我们的孩子们大都不会说方言。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地方言是老祖宗传承给我们的,多姿多彩的民族语言,交流语种。
南腔北调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方言代表了一个民族,一个区域的地方文化特色。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们不会说方言,感到非常遗憾的同时,也感觉到我们有责任,把方言把我们的家乡话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

现在无论全国各地,那个地方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开始,爸爸妈妈和孩子交流的语言是普通话。家长教孩子说的也都是普通话。即便是爷爷奶奶也会操着一口,别扭的地方普通话和孙辈交流。

从幼儿园到学校,老师都是普通话教学。孩子们互相之间交流也都是普通话,导致现在的孩子们不会说方言。如果长此以往代代如此相承,那么各地的方言将会有失传的可能!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语言形式多样。民族不同方言不同,地域不同方言也不同。中国语言种类很多,每一种方言就代表了一个地域的文化。语言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

方言是民族文化
中国是多民族、多语种、多方言的人口大国。各地的方言不同,各民族之间的语言不同。所以方言只有本地域的人才能听的懂。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有56个民族。方言展现了各民族、各地区丰富多彩的,真实生活和风土人情。方言也体现出了,各民族各区域之间不同的文化,和区域的特点特色,组成了庞大的丰富多彩的华夏文化。
方言,也展现了各地区和民族人们悠久的历史发展、和不同时期的生活风貌、地域和民族特点

为什么国家推广普通话
地方语言家乡话,只有本地域,本民族的人才能听的懂。外地人听方言如同听天书,根本就听不懂其它地方的方言。听不懂也就影响了大家在一起生活和工作的交流沟通。

为了56个民族的人民能够融洽的共同生活,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国家推广普通话教育,普通话的推广,让各民族的交流畅通无阻!方便了大家的工作和生活。
现在大家交流都是用普通话,很多年轻人也渐渐地忘记了自己的方言。现在年轻的父母也不教孩子说方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说让我们不在传承方言。

让孩子知道自己属于哪个民族
告诉孩子是属于哪个民族,哪个区域的人,地方方言是什么?
你的孩子是属于哪个民族的后代,要从小告诉他这一点。要让孩子知道本民族的文化起源发展,和民族特点。民族英雄故事,有那些地方特色,知道民族语言和地域的语言,知道自己的家乡话。

我们有责任把方言传承给孩子们
方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需要代代传承下去。年轻的父母有责任把方言传承给孩子,方言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家庭是最适合进行方言教育的场所,家长要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家庭成员的方言交流是最直接的方言表达,也更容易让孩子学说方言,和接受方言教育。
家长在教孩子普通话的同时,结合方言教育,让孩子能更好的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和流畅的方言与普通话的切换运用。家长也可以用方言教孩子朗诵诗歌,用方言讲故事。

(本图片原创版权属于头条号@丹娜妈育儿宝箱 )大家可以点击观看视频
头条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丹娜妈育儿宝箱,在给孩子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孩子进行方言教育,为我们做出了学习的榜样。
@丹娜妈是二胎宝妈,是广东人,在日常生活中教两个孩子学说双语,普通话和粤语。教两个孩子用双语朗诵古诗词,用双语讲故事。五岁哥哥,和两岁妹妹用双语普通话和粤语朗诵唐诗,讲故事视频。收获了许多粉丝的点赞和称赞,还被西瓜视频官方评选,上了【少儿创作者潜力】榜。大家可以点击视频观看
从丹娜妈双语教育孩子中,我们体会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传承方言教育中值得去深思和探索

(本图片原创版权属于头条号@丹娜妈育儿宝箱 )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地方戏曲有360多种,河南的豫剧,安徽的黄梅剧,浙江的越剧,陕西的秦腔,吉林的二人转,山西的上党梆子,晋剧等等。地方戏曲花样繁多,地方戏曲也都是由方言所唱,非常好听。
语言是生活中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方言家乡话,反映的是华夏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各民族和区域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风貌和特色,也是民族文化的魅力。

月是故乡明,语言是乡音亲。方言是一个民族的传承,是一个民族的骄傲,他记载了这个民族千秋万载的历史。
我们虽然生活在科技发达的新世纪,普通话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但方言不能被遗忘在时间流逝的长河中,传承方言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老祖宗传下来的方言应该被继承,我们有责任让方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传承下去。

我是@梦雨幼儿教育 幼儿园长,有丰富的幼教经验,专注幼儿教育。为家长传授科学育儿知识,在育儿中为家长答疑解惑,欢迎关注。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