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和别人发生冲突,三流父母打回去二流父母不还手,一流父母这样
随着现在城市中儿童游乐场的增多,很多父母会在周末时带孩子去游乐场玩耍,孩子发泄了精力,家长还能短暂地休息,是非常好的带娃场所。
同样地,游乐场孩子多了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相信每个带孩子去游乐场的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游乐场玩具的承载量有限,经常是几个小朋友抢一个玩具,小孩子的秩序能力不强,加上有的孩子在家就是“小霸王”作风,时常会发生因为抢玩具引发孩子之间的冲突。
网上曾流行这样一个话题讨论,很多妈妈纷纷留言,每位妈妈都有自己的“长远”想法。
我性格很强势的,绝对不许别人欺负我家小孩,游乐场谁要是推了他,我就站在他身边让他亲自‘打回去’,让他从小彪悍,以后长大了没人敢欺负。”
“我觉得孩子发生矛盾正常,让孩子打架很不礼貌,我都让他能躲就躲,能让就让,玩就以开心为主,没必要为了不重要的人生气。我希望他性格温和少惹事,以后进入社会能‘吃得开’。”
两种不同观点都有各自的想法,看上去是为孩子好,实则也有很大的弊端。认为应该“打回去”的家长,怕孩子受欺负,鼓励孩子使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很容易让孩子以后习惯性使用暴力解决问题,当孩子看到自己“强势”可以让别人屈服的时候,会产生很强的成就感,久而久之会变成欺负别人的一方。
何况,孩子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中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情况会非常多,家长不可能每次都让孩子和别人使用武力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一时很爽,同时也伴随着很多后续问题,比如对方家长会纠缠,或者受害方需要赔偿等。
认为应该“不还手”的家长,怕惹麻烦,发生冲突后教孩子“息事宁人”。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觉得十分憋屈,看到自己受了欺负后家长不帮助自己,只让自己咽下委屈,甚至有的家长会责怪孩子“爱惹事”,孩子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
家长这种处理方式表面上省去了很多麻烦,殊不知这会对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伤害,让孩子性格变得自闭自卑,进入社会后被欺负也只能忍气吞声,更不敢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很难在工作中有大的作为。
给孩子自己处理冲突的机会
当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时,很多家长会主动参与其中,习惯性地根据成人世界的标准去判断孩子的事情,这是非常不好的。孩子有自己的世界,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判断力与成年人截然不同。
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只是一种情绪表现,没有掺杂成人世界的复杂情感,如歧视、势利等,孩子不记仇,前一秒发生冲突,下一秒就能和对方成为好朋友。
家长需要给孩子自己处理冲突的机会,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家长只需要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孩子有一个正向的行为。
不主动攻击也不畏惧退让
在对孩子讲述处理冲突的方式时,家长需要秉承着不让孩子主动攻击别人,受到欺负时也不能委屈退让的中立态度。
对于经常主动攻击别人的孩子,家长需要教育孩子学会分享,不能有“霸占”的想法。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共同玩玩具,或者采取互相交换的方式,增进孩子之间的友情。
当孩子和别人发生肢体冲突时,家长必须第一时间制止,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道歉。对方受伤时要带对方去医院处理,给孩子一个榜样教育。
对于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家长要教孩子自己处理冲突,可以和对方商量共同分享,主动拉近孩子和别的小伙伴的感情,让孩子成为朋友,互相帮助。
当对方有动手行为时,家长应该马上制止,对打人孩子严厉批评,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家长保护的。
孩子每天都在成长,他们处理事情的能力会随着家长的指引越来越成熟。孩子长大进入社会后这种能力能让他们更好地处理自己的事情,拥有非常高的抗挫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