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输就哭”的孩子,容易形成强迫性竞争人格,家长别忽视

文 / A智慧宝
2020-10-13 08:20

文|文儿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个难题:怎么开导“一输就哭”的孩子?因为,孩子输不起,玩游戏或者比赛输了就会崩溃大哭,情绪总是失控,总是猝不及防地把弄得周围人手足无措。

昨天,有家长跟我吐槽,家里孩子输不起,虽然孩子已经5岁了,但每次跟哥哥玩游戏,输了都会大哭,而且如果孩子没拿到小红花,其他小朋友拿到了,回家也会哭闹。孩子输不起,太过玻璃心,家长非常担心,但是也不知道怎么帮孩子克服,难道只能等孩子长大了?

生活中,“一输就哭”的孩子不在少数,具体表现为,孩子在与人竞争中,喜欢赢不愿意输,一旦输了,孩子就容易情绪失控,哭闹、撒泼。有家长认为,孩子“一输就哭”是因为年龄太小,长大就好了。这里劝各位家长不要掉以轻心,孩子太过在意输赢,当心形成强迫性竞争人格。

强迫性竞争人格,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太过争强好胜,因为希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以至于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如果他们预感到自己失败,或者已经失败,可能就会采取其他更极端的方法获得成功,这种为了成功而成功的人,可能会因为好胜心做出一些无法挽救的事情来。因此,家里有“一输就哭”的孩子,家长要早点找到原因,帮助孩子改正。

家里孩子一输就哭,在家长看来,确实挺莫名其妙的,有的时候只是一场小小的比赛,一个无关痛痒的输赢,怎么还值得哭一场呢?其实,孩子“一输就哭”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孩子不懂得表达输了以后的悲伤情绪

每个人都怕输,因为输的结果,短暂地证实了我们的失败。但是,我们成人输了,可以借用一些外部手段排解,比如跑步、吃东西、倾诉;或者把负面情绪自我消解掉,鼓励自己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孩子年龄小,不懂得表达输了以后的悲伤情绪。孩子输了以后,心里闷闷的,大哭就能帮助排解,心里会更加好受一点。

②孩子缺乏自我评估的能力,自信心遭到强烈打击

孩子“一输就哭”,有的时候仅仅是因为一场小小的比赛,看起来确实不值得。但是,年龄小的孩子普遍有一个特点,他们对自己抱有很强的自信心,什么事情都想尝试一下,还以为自己一定能行。当孩子缺乏自我评估的能力,太过自信,在输的时候,遭受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可能就会大哭。

③家长习惯性地要求孩子完美,孩子习惯了严格要求自己

孩子对于输赢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长。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高,逼迫孩子变得完美、优秀,而且从不对孩子的努力付出的过程给予肯定,只从结果论英雄。这就导致孩子非常在意结果,把输赢看得很重,遇到一点点失败都承受不了,所以一输就哭。

孩子“输不起”,说好听一点是好胜心强,但是说难听一点,是承受不了失败,控制情绪的能力差。家长不关注的话,孩子太过在意输赢,形成强迫性人格,对他没有好处,伤人伤己。面对孩子的“输不起”,家长如何应对?

①安抚孩子的情绪,帮他找到好的应对方法。孩子输了的时候,家长的陪伴和安慰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可以抱抱他,用言语开导他,等到孩子情绪平稳了,再帮孩子回顾事情的前因后果,一起帮助孩子找到应对情绪失控的方法,让孩子下一次换一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情绪。

②家长要看淡孩子的输赢,始终如一地表达对孩子的爱。孩子想要赢,也是因为想要成为家长和周围人的骄傲。有的家长只有在孩子成功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慈爱的一面,孩子为了获得家长更多的爱,才很在意输赢。所以,家长要允许孩子失败,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告诉孩子无论输赢,爸爸妈妈都一样爱他。

③培养孩子的成长思维。“一输就哭”的孩子,往往是把事情的结果当成了终点,他们无法承受结果,才情绪失控。家长需要做的是,改变孩子的思维方式,让孩子知道失败也是成长的过程,可以获取更多的经验,帮助以后获得更大的成功。孩子就不会在意一时的输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