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情绪大爆发?家长学会这三个方法,帮助他建立情绪能力

文 / 齐姐育儿
2020-10-14 00:16

文 | 齐姐育儿 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有的人羡慕外国人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更具有共情能力,也有人说外国男人很绅士,很会照顾人。

这其实反应的是一种情绪方面的能力,而这跟从小所处的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有关系。

相比外国人,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更为含蓄,或者说是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这归咎于孩子小的时候在最初表达感情时,比如哭闹,家长通常会选择呵斥,或者为了尽快让孩子安静而转移他的注意力,甚至是一味的哄。

  • 这不但不能让孩子的情感得到充分的释放,还会导致他因为得不到回应而备受打击。久而久之,孩子便失去了表达的欲望。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是妈妈和孩子在吵架,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谁,下面的文案还写着“你以为你小,我就弄不过你吗?”这看似调侃的一句话,其实有点哗众取宠。

正是因为孩子小,所以才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而不只是训斥。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的问题时,并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就很武断的判断出他的想法,而这对孩子建立情绪能力是没有帮助的。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情绪能力?

这是因为这个能力不仅包括理解和回应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会表达情绪和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这样才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慢慢产生同理心,也学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那么,家长需要怎么做呢?

1、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对于孩子来说,一个良好而稳定的家庭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孩子很多处理情绪的方式都是向父母学的,如果父母说起话来总是大吵大闹,孩子自然也会跟着模仿。

所以家长在要求孩子学习控制情绪以前,先看看家庭氛围是否融洽。

2、家长首先要认清自己

很多家长喜欢照搬别人的教育方法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如果效果不好就会感到很沮丧、崩溃,到头来还觉得是孩子的问题。

其实家长这么做是不对的,这种情绪的表达就是一个反面教材,不但没有自我反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还“大声嚷嚷”显摆过程的辛苦,把消极情绪带给孩子。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如何管理情绪时,首先要起到带头作用,自己不要情绪起伏不定,然后对孩子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地帮助他们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3、让孩子正视自己的情绪
  • 孩子在表达情绪时,家长的引导很重要,注意不要直接给他的情绪下定义。

比如当孩子跟别的小朋友发生肢体冲突时,如果他因此而感到生气,家长可以让他试着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然后帮助他认清“生气”这个情绪是从何而来的。

在还原整个事件后,家长需要告诉他表达情绪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为冲突而打架,就是不对的,并建议他再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向周围的长辈、老师寻求帮助,但是不能用“武力”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可以让孩子逐渐认识自己的情绪,并且教会他们释放情绪的方法。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通常是肆无忌惮、尽情发泄自己情绪的时候,家长在适当管教的同时,更多的是需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成为情绪的主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