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精致”和“真粗糙”的妈妈,养出来的娃,差异不是一般大

文 / 小鱼奶爸日记
2020-10-17 00:11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随着“消费主义”的流行,人们在日常花销上支出更高了。尤其对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希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这就意味着养育成本增加。

许多宝妈觉得,在养育孩子上抠门,会让他落后同龄人,别人有的我家孩子也要有,甚至更好。

也有的宝妈认为,要在经济能力范围内养育孩子,这样才能维持家庭稳定正常的运转,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也有好处。

养娃观念从客观上来说没有谁对谁错,不过都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假精致”和“真粗糙”带娃了解一下

同事有个大学同学,毕业后在同一个城市工作,结婚后关系也一直很好。不过,两人在养育孩子上却天差地别,尤其消费观出入最大。

两人都出身一般的工薪家庭,嫁的老公也一样是工薪族,经济条件并不算优越,只是日常过得去而已。

同事在养育孩子方面相对节俭,给孩子买奶粉、衣服,都会挑打折的时候去,网站上有优惠活动就喜欢囤货。

她的同学就完全不同,声称任何时候都不该在养孩子这件事上节俭,给孩子买的奶粉还有尿不湿都是国外大品牌,夫妻两人收入的一大半,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基本没有存款。

另外,同事几乎每天都自己做饭,而她的朋友经常带孩子去餐馆吃大餐,生活过得非常精致,只要孩子说要,大部分都会满足。

两人在消费观念上总出现分歧,为此还出现过争吵。

同事认为她这是“假精致”,每个月收入几千,教育孩子消费却打不住,这种超前消费的习惯非常不好。

同学却觉得她这样生活太累,根本不重视孩子培养,以后成不了大器。

两种教育两种结果,养出来的娃差异不是一般大

事实上,两人会有不同的消费观念,和他们各自成长环境是相关的。

同事的父母本身就比较节俭,虽然也会偶尔满足她的需求,但都建立在有存款,能保障突发事件的基础上。

她出嫁时,父母还用多年积蓄陪嫁了一辆好车,这让她如今在婚姻中也较有底气。

不过同事的女儿也有羡慕其他孩子的一面,在如今“富养”孩子的大环境下,她认为父母有些抠门。

同事的同学则从小被富养长大,虽然家庭条件普通,但在吃穿用度和教育上,也还跟得上潮流。

不过她和丈夫勒紧裤腰带满足女儿需求,也带来了一定缺陷。女儿有了攀比心理,花钱大手大脚,完全不知道父母赚钱的难处。

不同的家庭教育观,会养育不同性格的孩子,其实“假精致”和“真粗糙”都不合适,于孩子未来的消费观不利,你是其中哪一种呢?

想让孩子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可以这样做:

1、 金钱通过劳动获取

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造成了消费观念的不同。

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金钱分配,不必刻意为了节俭减少必要消费,但也不要无底线索取。告诉孩子可以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这才是他应得的。

2、 花钱心里要有数

有多大的经济能力,就进行多大程度上的消费。重要的是,心里要有数,不要只满足今天的需求,而不顾及以后的生活。

让孩子花钱有计划,这样他们才不会被金钱负累。

3、先学会赚钱再享受花钱

花钱总是比赚钱容易,因此在赚钱能力不够时,不要总是期待消费欲望被满足。懂得自己需要什么,就靠努力争取。

当赚钱的能力达到稳定状态时,再考虑如何满足自己的喜好,旅游也好投资也罢,都算是有意义的花费。

不是每个人都能过上期望的生活,别让孩子从小被物欲绑架,但也别让他比别的孩子差太多,否则易产生心理阴影。

学会克制欲望,努力锻炼能力,才更有选择的自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