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迎来大整改!这些已经禁止,都有哪些变化呢?

文 / Winnie06080324
2020-10-21 22:06

对子女的教育是每一个中国家庭的重点工作,这或许是推行千年之久的科举制度的潜移默化,通过学习实现阶级跨越,成为更有价值的人依然是当前的主流教育观。也正因此,中国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才会如此上心,以至于显得有些过犹不及。

从一个孩子还在娘胎,尚未出生之际,市面上就有所谓的“胎教课”,试图让孩子隔着妈妈的肚皮沐浴知识的春风;孩子出生之后,各类早教班、兴趣班更是让人眼花缭连;等到入学之后,补习班又汹涌而来,家长和孩子都要经历数十年的“学习挑战”,等到孩子顺利升入大学之后,很多家长才松一口气,认为自己的任务完成了。

其实学习说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不应该过多干涉孩子自己的选择,但能做到这点的中国家长凤毛麟角,甚至学校的课程设置也让家长感到了深深的危机感,觉得走错一步都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在幼儿园的教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不少幼儿园甚至就已经教授小学的课程了,针对这种做法,教育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出炉。

该文件主要明确了两点:首先幼儿园不得作为企业资产上市,这是为了杜绝将幼儿园视为赚钱工具的行为;其次,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这两项禁令对幼儿身心发展,以及家长的压力释放都有着重要意义。

如今的幼儿园分为公办和私立两种类型,进公办幼儿园的难度较大,一般家庭的孩子大多选择私立幼儿园,而一些私立幼儿园的收费极其高昂,一学期费用破万早已稀松平常,这大大增加了普通家庭的生活压力。而私立幼儿园收费高昂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学校所教授的知识更为复杂,甚至将小学知识也作为了教育内容。

许多家庭宁愿承受高昂的教育支出,也要将孩子送往私立幼儿园的原因就在于教授的内容更深,家长认为这可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如果没有学习小学内容,自己的孩子无疑是输在了起跑线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与幼儿园存在的价值和教育的宗旨都南辕北辙。

幼儿园存在的最大价值在于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集体意识,帮助孩子逐步成为社交属性更强的人;幼儿园的教学也应该以此为基础展开,过早的教授小学阶段的内容,看似是“先下手为强”,其实对孩子的未来并非好事。

一位在幼儿园阶段就掌握了小学低年级知识的孩子,等到他到小学时会发现很多知识已经掌握,上课时难以保持专注,好的学习习惯也很难养成。等到升入高年级之后,成绩一落千丈将是大概率事件。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应顺其自然,在适合的年龄段学习适合的知识,或许才是更为合理的教育方式。

对于如今的幼儿园教育,你有什么看法呢?大家可以相互讨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