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若发现孩子有5个“毛病”,该打就打,长大了很难改正!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她是中国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专门研究青少年儿童心理学,在育儿方面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她曾在一次讲座中表示:3-6岁是性格形成关键期,若孩子出现这5个“毛病”别惯着,该打就得打!

1、发脾气就摔东西
从2岁半开始,宝宝有了清晰的自我意识时,有了小情绪就会乱发脾气。
有些宝宝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很有可能出现发脾气就摔东西的行为。不管是自己的玩具,还是家里的勺子、盘子都会成为宝宝发泄脾气的工具。
宝宝潜意识受到了家长的影响,长大后很容易形成暴脾气的性格。

2、得不到目的就威胁
经历过“可怕的2岁”这个过程,很多家长面对宝宝的脾气都感到无可奈何,对宝宝的要求基本上都会满足。造成宝宝到了3岁后,向父母提出要求时,一旦遭到拒绝,就会威胁父母。
比如:“你不给我买玩具,我就不吃饭!”等等。
因为宝宝发现这种方法很奏效,只要威胁家长,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变得越来越任性、骄纵。

3、不尊重长辈
在教育中,父母和老人的思想总是不统一,导致宝宝在父母那里遭到了拒绝,就会去找爷爷奶奶。
由于老人的宠溺,给宝宝养成了骄纵的性格,稍有不顺心就会对爷爷奶奶动手。孩子小时候就敢对长辈动手,不及时管教长大后很有可能不孝顺。

4、撒谎
3-6岁的孩子说谎有2种情况:
一种是4岁以下: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强,很难将正确的意思表达出来,就会造成撒谎的假象;
另一种在5-6岁之间:孩子撒谎的频率会更高,因为孩子担心受到父母的惩罚,出于害怕心理就会撒谎。如果家长不及时干预,孩子很容易“说谎成性”。

5、没有规矩
看过很多小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不排队、不遵守纪律的情况。
多数家长会以“孩子还小,难不成还要跟孩子计较?”为借口放任不管,造成孩子越来越没有规矩、不懂礼貌。
当孩子出现一些原则性问题,家长不要心软,舍不得教训孩子,该打就得打。但家长也要注意不能一味地打骂,纠正孩子的坏毛病才是根本。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这5个“毛病”千万别惯着,该打就得打,只有纠正“坏习惯”,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的一些坏毛病都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而孩子会长成什么样,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坏习惯都与父母的培养教育脱离不了关系,因此,尽早给孩子立规矩,以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质。

在教育孩子讲规矩时,父母一定要利用好绘本这个教育孩子的好工具。在孩子对文字的理解不是那么敏感的时候,图画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孩子可以通过图画的形式,从中学到知识,慢慢改正自己的行为。

而这一套《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中英双语绘本就可以帮到你。

和大家一样,我也曾担心过孩子自卑、懦弱或者脾气大的问题,这些毛病和缺点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最关键的是看爸爸妈妈怎么处理。
我们也当过小孩,不喜欢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恶言相向,所以我选择这套绘本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里面的主题都非常贴近生活,而且主人公小脚鸭的做法就是我们想要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去做。

一共分为10个主题,分别是《我能保护自己》、《勇敢做自己》、《妈妈我能行》、《我是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随便发脾气》、《好孩子懂礼貌》、《我们都是好朋友》、《分享让我快乐》、《做最棒的自己》、《养成好习惯》。
色彩鲜艳的图画,简单又非常容易理解的故事,让孩子体会并理解各种美好的事物。爸爸妈妈给孩子树立观念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用自己的态度、行为示范给孩子树立一种榜样,这些都是心理的抚养。

很多家长恰恰把这个最关键的部分交给了别人,每个人的养法都不一样,目的是让孩子不出问题、不受伤害、不走丢,但是怎么教育、教育过程中要强调什么,这是父母的责任。
如果我们总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为何不陪他们看看故事书,谈谈心得体会呢?还有一个推荐给大家的理由是,绘本里印刷的字体很清晰,纸张也很不错,方便孩子健康阅读。

69元全套10册《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平均下来一册都不到7块钱,不过就是2顿早餐左右的钱,甚至还有跟便宜,这样培养男孩子品格的绘本,里面蕴含的道理却可以记得一辈子,爸爸妈妈们何乐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