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经常做这3件事,孩子性格多半懦弱,容易被当成“软柿子”捏

文 / BADboiLulu
2020-11-22 08:22

我记得上初中的时候,班级里有一个身高1米8,体重180斤的大块头,但是性格却跟身材不成正比,性格非常懦弱,有一次他不小心把一个男生的书包弄掉地上,结果就被一个1米6几的男生,蹦着高地打了一顿!

这个事情让我记忆犹新,我觉得无论你拥有多强健的体魄,如果性格软弱,那么被欺负,被当“软柿子”捏是常事儿。在校园中可能成为被霸凌的对象,在工作中自己的利益也不敢争取,总之就是四个字“活得憋屈”。

很多家长内心很困惑,为什么孩子这么“怂”?答案可能要在家长自身找,生活中若常做这三件事,可能造成孩子性格越来越软弱!

一、在外人面前的“假客套”

也许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关系,教育我们“做人要谦虚”,于是很多家长习惯用贬低自家孩子,夸别人家的孩子。尤其是一些在外人面前的“假客套”行为,让很多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都受到了伤害。比如公共场合的公共设施,一些好面子的家长会让孩子谦让,不要去抢;当别人夸奖自己孩子的时候,很多家长会说:“我家孩子哪有你说得那么厉害,跟你家孩子没法比”!

相信很多人都是听着这些话长大的,对一些大大咧咧的孩子来说可能没啥影响,但一些性格敏感的孩子却可能越来越软弱。在他们心中会形成一个认知,“我总是不如别人、我不能和别人争抢、我想要保护自己的地盘是不对的,因为我不配拥有”。

二、吝啬给孩子花钱

为人父母以后,所有的拼搏和努力似乎都是为了孩子,希望他们吃得更好些、穿得更好些、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也有一些父母吝啬给孩子花钱,还认为穷养孩子更容易养出有出息的娃。内心强大的孩子可能会因为没有依靠和退路努力打拼,但有很多最终活成普通人的孩子却受害不浅!

我记得在网络上刷到这样一个段子,一个男孩从小被穷养,长大以后看到门面大一些的理发店,都不敢踏进去,满眼中都是怯懦。其实我从小并不是羡慕有钱孩子的物质条件,是真心羡慕那种从骨子里散发的自信。父母要知道穷养孩子,他们可能会早早听话,但是那种哭穷的三观也会深入他们的骨子里。

三、遇事总选择“息事宁人”

还有一些父母,生活中也是“老好人”的角色,遇事总选择“息事宁人”,无论内心受了多大委屈,都秉持“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而这样的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当孩子第一次在幼儿园被欺负后告诉父母,父母告诉他忍一忍,以后被欺负成了常事儿。

如何避免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

1、对不公平勇敢反抗

“拿出胆量来”那一吼声是一切成功之母。——雨果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此时被欺负了不敢反抗,形成了懦弱的性格,以后要花费很大力气才可能改过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并非一句空话。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父母就应该教会孩子面对不公平勇敢反抗。

巴学园的园长李跃儿甚至主张让幼儿园的孩子打一架,一旦孩子进入了群体,就会有各种各样的互动,打架也是其中之一,与被别人忽略相比,打一架并不可怕。因为孩子在幼儿时期,如果能够经历冲突,他会具备一定的抗压和应对能力,重点是幼儿时期的冲突也不过是小拳头,伤害不会太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