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看老”并非全无道理,小时候有这3种表现,长大后很难优秀
俗话说:“三岁看小,7岁看老”。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人们总是认为孩子在幼儿时期的表现将会伴随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事实上,这种想法的确有着一定的道理。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形成基本认知理念,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在这个时期没有形成正确的三观,没有塑造出良好的性格,长大后也很难会取得成就成为优秀的人。

上个周末,李女士的同事带着儿子到她家做客。小朋友才刚刚5岁,一见李女士的家门,就穿着鞋大摇大摆的走进了客厅,丝毫没有换鞋的打算。李女士也不好意思和孩子计较,热情的拿出各种零食招待母子俩。
没想到同事的儿子不但对食物挑挑拣拣,吃完的垃圾也随意扔在地上,表现的非常不礼貌。同事似乎也对儿子的行为有些羞愧,把事情说完就匆忙带着儿子告辞了,没有多做停留。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小,所以对孩子身上出现的不当行为总是采取纵容的态度,并不会想办法帮助孩子纠正。然而,如果放任孩子的不当行为,让孩子养成了不良的习惯。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会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即便年龄增长也很难改变,长大后很难有出息。
从小有3种表现的孩子,长大后难有作为1、以自我为中心
如果孩子在幼儿时期表现出自私自利的性格,总要求父母和同伴必须满足自己的需求,不允许别人违抗自己的想法。在面对食物或者玩具的时候,总是想自己独占,不愿意和他人分享。有这些表现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变得非常自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和他人形成良好的社交关系,甚至也不会孝顺父母。

2、脾气暴躁情绪化
有些孩子的脾气非常暴躁,总是会无缘无故的发火,出现情绪化的表达方式。这部分孩子不能够较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缺少自制力,长大后也无法拥有理智的态度。面对问题总是会用暴躁的方式来进行解决,非常容易和他人发生矛盾,也会出现各种极端的行为。
3、喜欢说谎,逃避责任
还有一些小朋友,在幼儿时期喜欢说谎,尤其是在犯错的时候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总是通过撒谎来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如果家长放任孩子的这种行为,那么长大成人之后,孩子也会表现的没有责任心。不能够承担起自己应该尽到的责任,将会引发多种不良行为,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幼儿时期是孩子形成正确理念,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想要培养有出息的孩子,那么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则需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孩子改正身上的缺点,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想养出有出息的娃,家长要注意引导1、坚守教育底线
首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坚守教育底线。不能出于疼爱孩子的心理,放任孩子胡作非为。有些家长总是觉得孩子年纪小,认为等他长大了自然就会懂事。其实恰恰相反,如果家长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及时纠正孩子的行为,那么这些不当行为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长大后也无法改变。

2、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教会孩子尊重他人的感受。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小游戏引导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不当行为为他人带来的伤害。也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教会孩子去感知别人的痛苦。有同理心的孩子,能够更加善良积极的生活,也可以在行为处事上更加有礼貌,知道尊重他人,做事更有行为底线。
3、教会孩子遵守规则
家长需要抓住孩子在幼儿时期的这个黄金阶段,为孩子灌输明确的规则意识。教会孩子应该遵守的规则底线,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不可以触碰的原则性问题。让孩子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尊重规则,遵守规则,在规则的范围内自由的成长。

每位家长对孩子都有着望子成龙的美好期许。所以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孩子思想教育的培养。尤其是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不能放松不管,而是应该及时纠正,让孩子懂得如何正确的规范自我,在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让孩子越来越优秀,拥有光明的前途。
您是否认同“7岁看老”这句话?您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