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别批评孩子也别表扬!妈妈懵了:到底怎么管孩子

文 / 锐允妈辅食记
2020-12-04 08:38

最近在学习、输出,这是我的第9篇学习感悟。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被讨厌的勇气》,里面有一个观点是说:

对于孩子,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

开始接触到这个观点的时候,我也懵了,那不批评也不表扬,还怎么教孩子、管孩子呢?

一般在提到“亲子教育”的时候,最多的就是这两种:批评或表扬。

我们小时候,父母采取的一般都是批评教育,甚至棍棒教育。

很少表扬孩子,从这样的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反而更希望得到父母认可。

现在的亲子教育比较推崇表扬方式:要多表扬孩子,多肯定,不要打击,以免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仔细想想,好像又有点矫枉过正,好多孩子现在都经不起一点批评了。

那为什么阿德勒认为对于孩子不应该批评也不应该表扬呢?因为:

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这方面的特点。

联想我们上学、工作的经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希望得到老师、领导的表扬,这更像一种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如果孩子帮我们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会表扬他/她。

但是如果是丈夫帮忙做了同样的事情,我们或许是表达感谢或者无动于衷。

为什么孩子和丈夫做了同样的事情,我们对待他们的方式却截然不同呢?

这是因为,我们对双方关系的定义不同。

对于孩子,我们把自己放在家长的身份上,觉得自己有教育孩子的职责,是“我教育你”,双方并不是平等的,更像一种上下级关系。

对于丈夫,我们把对方看成和自己平等的关系,认为丈夫做的是他应该做的,他只是帮我来分担,我高兴了对他说声“谢谢”,不高兴了无动于衷。

这也是阿德勒所说的“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平等即“横向关系”,反之则是“纵向关系”。

而希望被别人表扬或者想要去表扬别人,都是人际关系中“纵向关系”的表现。

很多妈妈会说:孩子在得到表扬的时候会很开心啊,这多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啊!只要注意表扬的方式,哪有什么坏处呢?

阿德勒的观点是:

人会因为被表扬而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

有点懵吧?甚至觉得有点扯对吗?

得到了表扬才感觉自己有能力,这才对啊。怎么会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

这是因为,表扬是一种对行为的评价行为,是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的行为所作出的评价。

如果我们以得到表扬为目的,最终我们做事的目的就变了,不再是“我要学会什么”,而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表扬,这不就是迎合对方的期望吗?

“批评”和“表扬”都是一种评价行为,最重要的就是不“评价”他人。

从某种程度上讲,评价是一种干涉,希望将对方的行为引导至自己想要的方向。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行为呢?

阿德勒建议:

在课题分离的前提下帮助他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也就是“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他把这种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多用“感谢之词”来肯定对方,多用“喜悦之词”表达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帮助你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孩子说:“谢谢……”,孩子会有一种帮助到你的价值感。

当孩子学会了新的知识或技能,对孩子说:“我很高兴,你……”,孩子感受到你在为他的进步和提升而喜悦。

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不会成为一个为了得到表扬而刻意迎合他人期望的人,而是会成为一个自我价值感高、富有勇气的人。

现在开始,试着将对孩子的“表扬”变成“鼓励”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