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要经历的3种恐惧,你克服了哪一个?

文 / 重庆育才儿童高二九班学长他对象.
2020-12-16 09:19

前段时间和几个妈妈聊起养娃这件事,大家一致感慨“这个时代养娃太难了,投钱投时间投精力,最后还不一定能培养出学霸孩子。”

甜甜妈妈说:“我经常看公号文章,这个行为不当会毁掉孩子,那个行为不当会毁掉孩子,看得多了,我就常常觉得自己总是在做毁掉孩子的行为。然后就觉得当妈太难了。”

小凯妈妈接着说:“现在大家都说要给孩子爱与自由,但我总怕给孩子自由太多会变成纵容孩子,这个度总是无法准确把握。当妈确实很难。”

对于大家的感慨,我深有感触,从孩子出生到现在,我内心经历了好几种恐惧,跟大家聊天时才发现我的恐惧并非独一无二,而是一种共性。

为人父母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怀疑自己,质疑自己的育儿方式,甚至因此作出对孩子不利的行为。但是父母们要意识到,你所经历的那些恐惧都是正常的,接纳才能更好处理那些恐惧情绪。

我们先来看看父母内心都会经历那些恐惧?

1、恐惧自己的育儿方式不够好

这应该是大多数父母都会有的恐惧,即使是名人父母也不例外。

毕竟孩子生来就是一个独立个体,我们可以教育引导孩子,言传身教影响孩子,但孩子最终会长成什么样,大多数程度还是取决于孩子自身。

但是没有人愿意当坏父母,我们都想用尽善尽美的育儿方式,引导孩子安全幸福的生活。

所以当孩子没有按照我们理想方式成长发展时,我们就会怀疑自己的育儿方式出了问题,是否正确。

并且因为对自己的某种怀疑,从而屈服于孩子的各种要求。

这种对自我不自信,认为自己“做父母不胜任”的恐惧感会让家长们陷入过度补偿,甚至出现严格控制孩子。

2、害怕被别人评价指责

自从当了妈,我们会发现“是个人都可以对我们指指点点”,如果你奶水不足,会告诫你“多喝鱼汤,多让孩子吮吸”,如果你到了一岁还没给孩子断奶,总会有人指责你“还不断奶,奶水都没有营养了。”好像我们当了妈,就变成了可以被任何人评价。

这还不算,当孩子慢慢长大,出门在外也总会有认指责你“不会当妈或者教你如何当妈”。

比如你带孩子去逛商城,孩子看到玩具非要买,但你认为这个玩具家里有,所以告诉孩子不能买。要求不被满足的孩子开始大哭大闹,撒泼打滚,很快一堆人开始围观,甚至指指点点“这个女人好狠心、这个妈妈一点都不爱孩子”。迫于众人压力的你只好满足了孩子的需求。

这种“害怕被别人评价指责”的恐惧,会让我们不自觉服从孩子。

3、担心孩子的安全

其实所有的父母都担心孩子的安全,尤其是现在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关于孩子的犯罪新闻。

但是有的父母却会把内心的恐惧放大,把对孩子的合理关注变成过度关心。

比如新闻上说最近小区有拐带小孩的人,有些父母因为恐惧就会把孩子关在家里,禁止孩子去小区玩耍,这就是过度关心的表现。

父母正确的做法不是禁止孩子外出,而是告诉孩子各种安全注意事项,在外出时认真看顾孩子。

而且过度关心孩子的父母会把对孩子的控制美化成“不这样做孩子会很危险。”

以“保护”之名控制孩子的父母,会减少孩子真实体验的机会,割裂孩子与真实生的联系。

所以说,为人父母确实不容易,我们要警惕自己的不当行为伤害孩子,也要克服自己的恐惧,以免影响孩子。

那么我们再来说说如何克服自己的恐惧。

首先要接纳恐惧,分清责任。

父母们首先要意识到恐惧的存在是必然的,不要总想着去逃避,要想着如何应对,或者尽量减少恐惧对自己的影响。

而接纳内心的恐惧是应对的第一步,只有接纳才能正确面对。

父母接纳内心的恐惧后,接下来要分清责任,担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不把孩子的事情揽在自己身上。

比如孩子总是做作业做到晚上12点,因而睡眠不足,有些父母会觉得是自己督促不利,才让孩子熬夜写作业。但实际上做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过度干涉反而会适得其反。

其次放下“过度完美”的诅咒。

有多少父母陷入了“过度完美”的诅咒,总想着做个完美父母,养出完美小孩。

但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因而养育孩子的娥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我们不要盲目模仿别人的育儿方式,也不要随意诋毁自己的育儿方式。

当然我们也要懂得自我反省,做错时及时检讨自己。

最后学会放手,让孩子多锻炼。

比如当你总是担心孩子不安全时,与其一味保护孩子,不如教会孩子如何自保。

因为为人父母的我们总有一天要离开孩子,教会他们如何自保,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

因而与其总是内心恐惧,不如学会慢慢放手,给孩子更多锻炼、自立的机会。

当孩子慢慢学会自立,慢慢长大可以独当一面时,我们内心的恐惧也就慢慢减缓。

其实,为人父母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但要克服自我,还要言传身教影响孩子,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先接纳自己的恐惧,然后慢慢克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