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不要轻易对孩子说,父母越早知道越好!

文 / 开心智宝育儿说
2020-12-19 18:29

上周周末,我带菲菲去她姨妈家做客,见到了她的涵涵姐姐,这俩小家伙一起玩了一整个下午。


回家的时候,感觉菲菲有点心情不好,我就问她怎么了,明明下午玩的挺开心的啊。


菲菲说,涵涵姐姐有一个芭比娃娃,但是她却没有。



其实,菲菲自己也已经有很多个芭比娃娃了,只是她没有涵涵的那个。


当时我听到后还是比较惊讶的,原来这么小的孩子,他们之前就已经会开始相互比较了。


孩子是如此,家长们又何尝不是呢?

作家刘墉先生说过,父母的爱,心中一有虚荣和不平,爱就容易枯竭。


在父母嘴里,提到最多的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你看,邻居家的姐姐就能考满分,为什么你就不能呢?”

“我同事的孩子都报了好几个课外班,你也不能天天就知道玩啊”

“你看弟弟,年纪比你小,英语说得比你还流利,你要反省一下了”


......


父母说得这些话,出发点都是好的,毕竟我也很理解“恨铁不成钢”的这种心情,有时想用外界的力量,来促使孩子做到更好。


可是,这些语言,往往会从一个助力器,变成一个刀子。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失望与埋怨。而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随之而来的是不自信、胆怯、过于敏感...

孩子最初的自信,建立于来自父母的赞叹与肯定。但是,如果父母给孩子带来的都是一味的埋怨责怪,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少年说》里有一个男孩子,本身已经很优秀了。但是每当他数学考了满分,他妈妈却说,比他厉害的人多了去了。


原本想得来的是表扬、赞美和鼓励,最后没想到还是冷冷的嘲讽。


妈妈后来解释,说怕孩子骄傲,想让孩子更努力。


可是这个男孩却哭着说:但是你也不能只看我的短处,不看我的长处啊!


男孩一句话,说出了大多数父母错误的做法,也给了父母的解决方法。


压力式鼓励、负面教育,往往会起到反效果,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变得更加胆怯、敏感,做事情的时候,害怕出错,经不起挫折,不敢去尝试新鲜事物...

父母的比较心理,也会影响到孩子自己,孩子也容易养成遇事就比较的心理,遇到比自己厉害的人,甚至还会产生嫉妒。


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原本阳光活泼的小孩,变得沉默、不自信。


优秀的孩子不是比出来的,而是用心教出来的!


家长朋友们,不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放养”,当然,这里指的并不是完全不管不顾。而是要找对方法,让孩子活出自我。

01

不要轻易比较


不要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每个孩子都是单独的个体,每个人的成长方向都不一样,没有必要说别人做了什么,自己也要达到这个目标。


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向着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向出发。

02

多赞同,多鼓励


孩子考了满分, 或者帮忙做了点家务,等等在这些小事上,我们家长都可以进行鼓励,甚至给点小奖励。


认可孩子的努力,给孩子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这样以后,孩子们也乐于去尝试新鲜事,学习也会更加主动。



03

学会接受孩子的缺点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对待孩子的缺点,可以指正,耐心的去沟通。而不是一味地责怪甚至打骂。


学会接受孩子的缺点,这也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说到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有一小女孩,她来自南非的贫穷村庄。村里虽然贫穷,但是充满了爱与关心,小女孩就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

后来,她走出村庄,来到城市,见识到了高楼大厦,比较之后,她才明白原来自己是多么的贫穷。

比较,确实会给人贴上很多标签。如果父母不比较,让孩子尽量在没有比较的家庭中成长。孩子才能拥有平和的心态,才能在幸福和快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也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做到:

当孩子成功了,父母不炫耀;当孩子失败了,父母不在比较中羞辱孩子。

宽容、接受孩子的不完美,认可、相信孩子的努力。孩子就如同大千世界的花花朵朵,每一朵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看完记得点个关注~在下方留言一起讨论!

和智宝一起开心育儿、快乐养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