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好父母的3个原则,孩子会好喜欢你喔

文 / hitchhikerearth
2020-12-21 00:26

这三个原则分别是:忽视,表扬与批评

忽视

忽视不是无视,你不能冷冷地批评孩子,从内心拒绝孩子。忽视的目的是不去关注孩子让人头疼的行为。一边表达理解,一边去关注她做得好的行为。同时我们还需要向孩子传递“我在关注你”,“我理解你的心情”,“我是站在你这边的,我支持你”这样的信息。

先说一个例子:

当你去接幼儿园的孩子,孩子刚出幼儿园就开始大哭。这时你会如何去做呢?不停地劝慰孩子,询问发生了什么?孩子不回答你是否又开始无端的猜测?是不是被欺负了?被老师批评了?这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例子。

你觉得下面的处理方式是不是更好?

首先我们需要表示关注 “今天你在幼儿园表现得很棒呀!”表明你今天一天都在关注她。“怎么了?是累了吗?”不要去做负面的猜测,要想一个接下来她容易做到的铺垫,这里的铺垫是走回家。所以用累了吗作为开始。

然后开始理解她“大家都有想哭的时候”,并且开始忽视她哭的原因。转到一个她容易做到的事情上。“但是,妈妈一会还有事情。你要是一直坐在这里,妈妈会很发愁呢。再努力努力走几步好吗?”鼓励她去完成。

最后,她回到家后,要给她更为肯定的鼓励“走到家了,帮了妈妈大忙呢!谢谢”

心理学认为,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孩子见到你哭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也许是累了,饿了,或者真的是被批评了,欺负了。但她真正哭的原因是希望得到你的关注。但是心理学的另一个观点你需要注意就是,人们会增加受人关注的行为的频率!也就是说这时你关注她哭“你不要哭了”那她哭的行为就会增加。你如果去找老师那么她会认为我需要做一些事情,让你经常找老师从而获得关注。

表扬

你是不是总是用“你真棒”,“好能干”,“真聪明”之类带有评价色彩的语音来表扬孩子?你是不是发现孩子开始变得甚么事都来向你汇报?“我做了甚么事,我棒不棒”。“我做家务了,我能干吗?”“我聪明吗?” 孩子开始为了获得别人称赞开始做事情。这是你希望的吗?难道你不希望孩子是真正的在帮助别人从内心发出喜悦之情吗?

尝试转变一下,很简单。把这些词语转换成“谢谢”,“你帮了大忙”,“太开心了”这些能够表达你心情的词语。

批评

首先批评不是训斥,批评应该是将事物的好坏通过理性(冷静)的方式表达出来。

你是不是总是因为孩子不整理玩具,挑食,丢三落四等等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批评孩子?那么你真的需要注意了!

其实你需要批评孩子的情况真的不多,就两点:对人或自己造成身心上的伤害;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给周围的人造成很大的麻烦。其他的类似不整理东西,挑食,写字难看,丢三落四等等等。完全没有批评的必要。因为这些事情通过很好的沟通就能解决,批评太多,就变成了“因为不想被骂而去做”的被动孩子。进而如果不被骂,那就不去做。

另外说一下那些小事情的解决办法“制定规则”,一家人包括孩子共同参加规则的制订,孩子更能接受喔!

那么在必须批评的情况下,如何批评?请记住下面的规则:

保持理性,谨慎选择用语;态度要坚决;时间要短;态度严肃,明确表达你的底线;批评对事不对人。

好了,这里是hitchhikerearth(地球漫游指南),近段都会分享育儿的技巧。请关注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