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催促,孩子越是磨叽?找准原因是前提,懂得时间管理才是王道

文 | 幸孕姐(高级母婴护理师,原创不易,请勿抄袭)
朋友雅雅是个急性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她每天都要上演“催促战”,不断地催促孩子吃饭、洗漱、上网课、收拾东西……从早到晚,循环往复。
每次看到孩子磨磨唧唧、拖拖拉拉,她都火急火燎地嘶吼、咆哮,可是好像她越着急,孩子越是磨叽,最终还整得自己心力交瘁……

为什么你越催孩子,他们越是磨叽?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超限效应”的说法。意思是当刺激过多过强、持续时间过久,会产生心理免疫和逆反的现象。
就是当你反复高强度地刺激孩子时,他们心理会主动“无视”这些刺激,内心越是反感,久而久之变得冷漠不在意。

或许在催促之初,孩子会碍于威严,很不情愿地去做,后来逐渐演变为不耐烦,再后来完全成为不动弹,这是因为孩子觉得自己的主动权被抢走,原本会做的事情也变得不会做了,父母背负了本不属于自己的权责,最终还劳心劳力不讨好。
相信多数父母在育儿过程中都遇到过孩子做事墨迹、拖拉问题,并且你越是催促,他们越是行动缓慢,背后都有哪些原因呢?

孩子拖拉磨叽的原因有哪些
◆自信心不足
当孩子做某事缺少信心时,内心会比较焦虑紧张,行为上则表现得十分磨蹭,这样的孩子不是因为对事情不感兴趣或者没有动机去努力完成,而是刻意回避做这件事,并且不做的话,内心还会愧疚和自我怀疑。

◆缓解分离焦虑
如果孩子做事拖拉墨迹,可能是舍不得与父母分离,他们为了寻求情感上的支持和依赖,通过拖拉的方式,缓解内心的焦虑和情绪的不安,这一点常见于刚上幼儿园的宝宝。
◆缺少时间概念
有的孩子做事墨迹,是因为缺少对时间的认知,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孩子又无法直接感知,就好比当你说还有十分钟就要迟到了,孩子对此却无动于衷,因为低龄孩子无法理解时间的概念。

◆精神状态不好
精神状态会关系到做事的效率,如果孩子睡眠不足、身体不适,则会影响到做事的热情和专注度,因为精神不好、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准确评估和明智地采取行动。
◆注意力不集中
儿童的自制力和专注力都不及成年人,他们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只要周围环境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能勾起他们的好奇心,接着便是丢了芝麻去捡西瓜,为此,做事拖拖拉拉,效率极低。
其实啊,父母的催促和唠叨只是操劳,只有尊重和放权才是育儿大计。让孩子自己做主,才能唤醒他们内心的力量,在了解如上原因后,父母要学着停止强力的外部“驱动”,把主动权还给孩子,这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如何缓解孩子拖拉的问题?
你是否在催促孩子时,每次将自身的焦虑转移到他们身上,对他们大呼小叫,扯着嗓门大喊“快点儿”,可是越是被催得紧,孩子内心越是抗拒,情绪越是差,父母可以问清楚原因,告知积极影响的一面,让他们带着动力和希望去做这件事。

举个例子,当孩子早上赖床是因为想要多睡会儿,你不能说快点起来,马上迟到了,老师会批评你的,你应该这样子说,宝贝,快点起来穿衣洗漱吧,今天你要做第一名,老师也会夸你是最棒的孩子。
如果孩子是因为内心害怕做不好某事而拖拉,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其分解难度,提升做事的自信心,搞清楚是否存在环境适应困难、交友压力等问题。

当心理压力减轻后,孩子则会鼓起勇气参与其中,行动上更为高效迅速,逐渐减少拖拉的毛病。
其实啊,催促吼叫孩子真的不管用,只有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