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怎样处理孩子的好奇心?

文 / 小小心思鸭
2020-12-29 09:30

当孩子长大后,他们不仅会对室内和室外的各种物品感兴趣,而且也会对成人的活动感兴趣,甚至会想要帮助父母工作。这类帮助,对于成年人来说,没有多大用处,只会给你带来麻烦,但是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这样的求知欲望,可以找一些适合他做的事情,比如让他帮你捡起掉在地上的东西,或者帮你把洗好的衣服放进盆里,或者让他在你晾衣服的时候给你递上小礼物。

也有当你做面条的时候,可以给他一个小小的面团随意玩。小孩帮了你的忙,可以对小孩提出一些要求,比如洗完手以后,要不要拿衣服或揉面。在孩子做得不好或者有漏洞的时候,不要严厉批评,可以多给孩子一些机会去尝试,同时告诉孩子如何去做,如何去做,让孩子逐渐学会去体验各种事物,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普通的2、3岁的孩子已经不再满足于室内的探险活动,他们对探险的兴趣已经扩展到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观、各种有节奏的声音以及在街上行驶的各种车辆、成年人的各种劳动、各种机器等等,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这个阶段儿童的好奇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喜欢问问题和喜欢做探究活动。因为小孩对周围的世界感到很新鲜,很神秘,所以他们要追根问底。

假如一个八岁孩子的问题集中在“这是什么?”后来,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思维能力的发展,孩子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更加感兴趣,问题也就从“是什么”变成了“为什么”“做什么”等等。就像小孩经常会问的那样:“为什么轮子是圆的?”“为什么洗手要用肥皂?”“为什么月亮要跟着我们?”“山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晚上太阳到哪里去了?”“为什么白天看不到星星?”等等,都有很多问题。

有时候,他们的问题很幼稚,很荒谬,但是,从他们等待回答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成年人对他们的问题采取嘲讽、漫不经心的态度,或对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不加理会,那么,如果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受到伤害,寻求知识的热情就会消失,智力的发展就会受阻。所以,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并认识到这正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启迪智慧、增长知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良机。

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提出问题,耐心认真地倾听孩子的提问,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知识水平正确机智地回答孩子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简明易懂。就像小孩看见钟,问,“这是什么?你直接告诉他:“这是一只钟,它是用来看时间的。”好的,那就不用解释了,它是台钟、挂钟还是闹钟,也不用解释为什么它会有计时功能?太多太细的解释反而会使孩子迷惑不解,反而不利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有些问题,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做实验或者带孩子实地观察,通过孩子自己的观察思考,自己找到答案。就像之前提到的“为什么纸轮是‘圆’的?”这个问题,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纸轮。切出两个正方形的硬纸片,中间插一根棍子(作为轮轴),做成一个方形;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两个圆形轮子,把两对轮子放在桌子上,把它们推到孩子们面前。方轮在转动时,转轴一会儿高,一会儿低,而且滚得也慢,常常停不下来,而圆轮则快速而稳定。小孩透过自己的观察,能够得到问题的答案,会觉得特别开心。这样不仅可以使儿童对科学知识产生兴趣,而且可以养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不依赖他人的良好学习习惯。

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尊重孩子的活动权,给孩子提供探索的机会,创造让孩子自由活动、自由思考、自由表达思想的条件,培养孩子动手实践,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父母也可以鼓励孩子想出不一样的点子,对孩子任何有价值的建议都要肯定,切忌大人一成不变地要求孩子。限制太多,包办太多,会抑制孩子的探索兴趣和智力发展。要让孩子在实践中犯错误、做“傻事”,不能任由他的嘲弄、轻蔑和指责,而应该热情地帮助孩子,使他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不断探索,能够坚持实现自己的想法。

父母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孩子的探索活动,与他一起种植,饲养,实验,制作模型。为儿童在物质上创造便于探索的环境,为儿童在精神上创造有利于探索的氛围,为儿童引导方向,帮助儿童查找资料,解决困难,关心儿童探索的结果。父母的支持和参与,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增强他的自信心,促进他的智力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