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孩不会洗袜子,妈妈抱怨老师的作业难!爱孩子请用正确方式
文 | 齐姐育儿 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是在不断更新。以前孩子就是家里的劳动力,而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
孩子成长的环境也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当然受到的诱惑也越来越大。
所以父母在教育理念上要不断更新,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王女士女儿6岁了,即将步入小学生活。
从孩子出生,王女士就一直在家照顾女儿,可谓是事无巨细,大事小事都直接帮女儿做完了。
有一次幼儿园老师布置任务让小朋友回家洗自己的袜子,王女士和老公站在一边指导女儿洗袜子,由于女儿从来没做过这样的事,第一次简直手忙脚乱。
王女士老公不断鼓励女儿,但是王女士看不下去了,一把抢过女儿手里的袜子,帮女儿洗,还一边抱怨老师怎么布置这么艰难的任务,孩子这么小,怎么完成得了。
张女士老公很无奈,说既然老师布置了,那肯定是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够完成的,而且女儿马上上小学了,应该培养孩子动手能力了......
但是妻子不听劝,说女儿有自己帮忙,不用担心。
很多事情并不是孩子长大了自然而然就会了,技能是要通过自己操作练习而习得的,经验是不断积累经历而获取的。
不要因为孩子小,就阻断了孩子学习自我照顾。孩子终究会长大,会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所以在父母身边的时候,父母就要教会孩子生存技能。
爱孩子没有错,请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那在爱孩子的路上,父母可以怎么做呢?
1、让孩子自己做
父母不要总是以“孩子还小”为借口,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事事都为孩子包办了。
等孩子进入小学手忙脚乱地翻书包找铅笔的时候就知道了,没有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不是爱孩子的表现,这是在害孩子。
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能够让孩子变得更自信。
2、有情绪就让孩子发泄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都是:“男孩子不准哭,你长大了不能哭了”。
哭是孩子宣泄情绪的最好方式,每个人都有情绪压抑的时候,哭出来会好受一些。
很多父母不让孩子哭,所以孩子只有忍耐自己的情绪,越来越压抑。
所以父母要正确看待哭这个问题,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
3、平等对待孩子
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即使是现在社会,也仍然有人深受其害。这导致很多女孩子从小得不到更多的关爱,在教育资源上也受到不公正待遇。
这样的差别对待,女孩子会越来越自卑或者产生极端的思想。
作为父母,一定要平等对待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本来就心思细腻,父母一定要关注女孩子的心理健康。
4、批评与鼓励共存
有的父母教育孩子是只批评打压,看到孩子犯错,就责备孩子。或者有的父母在孩子犯错后就为孩子找借口逃避责任。
这样都不行,不利于孩子发展,因材施教,孩子犯错了该批评就批评,同时也要鼓励孩子改正错误,培养孩子受挫能力,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坚强独立自信的孩子。
其实父母最大的残忍就是在学习上紧抓不放,生活技能上面强制包办。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很舍得用孩子,酱油没了,让孩子去买酱油,这个过程孩子要主动和商家沟通,还要清晰算账,还要和妈妈对接,一整套流程下来孩子很多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开发。
通过参与家务事让孩子更懂得孝敬和感恩。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从小不忍心孩子吃生活的苦,等他们长大后只能让生活给逼得更苦,孩子就会伸手向父母索取,最终一辈子都要被子女索取。
【文章寄语】:
只有舍得用孩子,孩子才能身体力行的感受父母的辛劳,感恩父母的付出,在体验中收获坚强、勇敢、辛苦、忍耐、坚持、获得等等感受。
这对孩子一生的能力和素养的塑造起到关键的作用。
【题外话】:
你在生活中舍得“用”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