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孩子明白“选择的代价”,残酷吗?没有,那是教他如何测量
许多父母,包括育儿专家都表示,要保持孩子的纯真,让他们对世界充满乐观和期待。
所以,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都要试着向他们展示最好的一面,不要让他们看到在选择了一件事之后所产生的消极结果。
事实上,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很多时候都需要付出“选择的代价”,而这正是“残酷”的现实所在。
早些让孩子明白这一点,虽然会让他们对心中的美好世界有些失望,但对他们也是一件好事。
在孩子需要选择某样东西时,可以告诉他们如果选择了A,他将会得到什么,将会失去什么;如果选择了B,将会得到什么,将会失去什么。
通过比较和测量,让孩子自己作出判断和选择。
如此的话,即使受到了负面影响,也在自己的意料之中,而且知道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便会勇敢地承担后果,不会埋怨他人。
这既能锻炼他们的测量、分析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承受力。
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得到普及,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父母对孩子保护过度,不希望他们过早地接触到这种看起来有点“残酷”的现实。
我曾经和朋友约好带着他们5岁的儿子去公园玩,朋友的孩子手里有10块钱,既想买玩具又想买美食,终于经不起诱惑买了零食。
尽管吃完了很高兴,但是感觉还是买玩具比较好,可是手里没钱,就哭着要朋友给买玩具的钱。看到孩子哭得不耐烦,朋友立即掏钱满足他。
看了之后忍不住: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啊,你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给孩子“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
现在选择吃什么,就要以放弃玩具为代价,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理性选择和遇事冷静分析。
但朋友们却不以为然:这就是大人们考虑的问题,孩子那么小,不能让他们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不利于他们保持童真。
看到儿子开心的玩着新买的玩具,我问儿子:“羡慕那些既能吃到美味又能玩玩具的小伙伴吗?”
儿子仰着小脸严肃地回答我:妈妈,不羡慕,买玩具的钱是别人给他的,万一以后没人给他钱,他不仔细想好就随便花了,还会后悔。
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欣慰,儿子对于这个“选择的代价”的意识已经非常成熟,也不枉我平时的教育。
从童年时代起,他就养成了在选择前衡量的习惯,以后遇到事情时就能全面分析利弊,然后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获取收益。
与此同时,即使遇到危险,也在他的意料之中,做好了思想准备,不会到时候手足无措,不堪一击。
如今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同样,面对的选择也会非常多,稍有不慎就会选择失败。
唯有从小培养孩子冷静思考事物的能力,使他们养成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谨慎对待的习惯,才能增强其竞争力,增加成功的机会。
所以,不要再认为孩子很小,不适合对他们讲这些残酷的事情,只有先让他们明白选择一样东西是要付出代价的,长大后才能让他们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