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一个怂孩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文 / 喵姐早教说
2021-01-10 18:16

小鱼妈妈是我的好朋友,每次聊天,她都会说小鱼太怂包了,愁死人。

小鱼跟小朋友玩时,如果别人玩儿他的玩具,哪怕他很喜欢,也会让开,让开之后只会找到妈妈哭。有时候他正在玩,看着别人走过来,就赶紧让开,主动让给别人玩,自己去找妈妈。到了陌生环境,根本不敢去玩,只会拽着妈妈,让妈妈陪着一起玩。

整得妈妈一分钟都不敢离开。

在幼儿园里,小鱼也是不争不抢,遇到打闹就害怕地跑开,经常跟在老师身边,睡觉老师必须陪着拍着才行。

小鱼妈妈真的非常焦虑,这该如何是好?

别指责,扎了孩子的心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问题。

妈妈是孩子最亲密的人,遇到问题,孩子第一时间会找到妈妈,所以胆小害怕冲突,粘着妈妈,这太正常了。

如果妈妈因为孩子胆小,没有争抢,就怪孩子怂,窝囊,那孩子真的无助了,千万别让你的指责扎了孩子的心。。

妈妈贴给孩子的标签就像心理暗示,让孩子觉得,妈妈说我胆小,我就是胆小。孩子就会越来越胆小了。

所以妈妈最先要做的不是埋怨而是安抚。

很多妈妈以为男孩就要坚强,否则将来长大没出息。

事实上,在童年时期,男孩比女孩更怂些,因为男孩发育要比女孩的节奏慢很多。

所以妈妈们,别那么早把男孩子推开,独立是迟早的事,但别太着急。

看到孩子粘人,胆小的时候,先接纳,可以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就算孩子是个怂包,是个粘包,也是我爱的孩子。

接纳的是当下,但不代表什么都不做,我们要帮助孩子慢慢独立。

胆小粘人和孩子的安全感有关

关于孩子胆小粘人,有些专家会告诉父母,多锻炼孩子,让孩子学会拒绝,教孩子拒绝的方法啊。如果父母这样硬生生的去教孩子,可能麻烦更大了。

因为孩子在做那些事情的时候,内心的恐惧是大人无法体会的。

可能孩子用父母教的那些方法,掩盖住内心的恐惧,看起来不胆小了,但是长大后会非常容易焦虑,因为他消化不了童年内心的恐惧感。

那怎么办呢?从零开始做起,弥补孩子的安全感。

所谓安全感,就是让孩子相信自己。孩子知道自己在面对各种困难、问题时是安全的,并且可以从困难、问题中走出来。

如何弥补孩子的安全感呢?

1.妈妈的情绪稳定

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当孩子仰望妈妈的脸,看到的是自己。

孩子的胆小和粘人,可能是天生气质有关,但是过分胆小和粘人,可能是妈妈的情绪太过焦虑了。

孩子感受到妈妈焦虑时,他会反思是不是自己做错了,是不是自己哪里有问题,时间久了,胆小自然就形成了,一开始是害怕妈妈生气,后来是害怕别人生气。

所以,妈妈一定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

2.多让孩子自己做主

在生活中,让孩子多为自己做主。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书包等。任何孩子都可以自己做出选择。

当孩子慢慢学会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会体验到自己的力量感和掌控感,这个是抵消内心恐惧最好的方法。

孩子在自己动手尝试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中,都能增加一分安全感。

3.不要计较孩子的失败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情的时候,妈妈一定不要催促孩子,也不要计较结果如何,让他失败,累积经验,这样才有自信可言。

如果反过来,父母非常保护孩子,为他做这做那,孩子就容易没有安全感。当他自己面对问题的时候,就是会胆小。

因为孩子会怀疑:“一旦没有父母的时候,我是不是就不行了?”过度保护其实是在给孩子安全感减分。

4.粘人,是陪伴不够的一种表现

其实孩子胆小,并不一定很粘人,但是又胆小又粘人,可能是父母陪伴不够或者陪伴质量不高的信号。

如果妈妈因为孩子粘人,刻意减少陪伴时间,那就背道而驰了。时间久了,孩子可能也会不粘妈妈了,但他的心还是空空的。

所以,在孩子3岁之前,妈妈尽量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并且做到高质量陪伴。

高质量的陪伴并不是让妈妈非得去做什么事,而是把注意力用在孩子身上就好了。孩子能非常敏感的察觉到妈妈有没有真正地想陪伴我。

5.关注优势,不强迫孩子

胆小粘人的孩子,也一定有一些优势。比如他的观察力很强,审美很好。

妈妈可以陪孩子做一些美术手工相关的活动,因为孩子在自己的优势中会有很强的安全感,也会越来越自信,至于胆小已经不是问题了。

当孩子专注在自己的优势作业中,他也顾不上粘妈妈了。

其实养孩子,一定要顺势而为,而不是逆流而上。

孩子的成长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不会一直卡在某种问题中,那么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也要保持成长思维,客观的看待问题,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解决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