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女童横穿马路10次后被撞,网友:老天给过她9次机会了
作者 | 南风
前几天,网上曝光的一段视频,看得人揪心。
云南曲靖,一个3岁女孩在车流不息的马路上,来回穿梭。
一趟,两趟,三趟,四趟……她有惊无险地避开了车流。
到了第五趟,一辆三轮摩托车和电动车要不是及时刹车,险些就撞翻了她。
可女孩丝毫没意识到近在咫尺的危险,依然跑个不停。
第六次、第七次……
她相继逼停了2辆小轿车、数辆电动车。

到了第十次,一辆越野车迎面而来,由于车速过快来不及刹车,滑行数米后将她撞翻在地,再也爬不起来。
闲坐马路边漠然看着孩子跑来跑去的妈妈,这才大梦初醒飞奔而来。
遗憾的是,孩子送医检查后,双脚趾骨被撞折!
如果越野车司机刹车再慢一些呢?
如果前9次那些三轮车、电动车、小轿车刹车不及时呢?
后果不敢想象!
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7分钟10次横穿马路,也许能避过最初的第一、二、三次,但第八次、第十次呢?
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一次次地用生命试探危险,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总有避无可避的时候。

孩子的问题,都是教育的缺失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上面那个趾骨被撞折的云南小女孩,她不是一开始就在马路上横冲直撞的,而是第一次过马路时,妈妈牵着她的手慢腾腾走了过去,逼得一辆黑色小轿车放慢了速度。

正是妈妈第一次的错误示范,让女孩不知危险近在咫尺,有了后面十次横穿马路的危险经历。
遗憾的是,有这样错误示范的父母不在少数。
辽宁阜新,一位妈妈酒驾载着16岁女儿和6岁儿子在路上乱窜,被警察拦下后狡辩道:“我这不带着孩子吗?我也不敢多喝呀。”

规则意识全无的她,显然教不出明辨是非的孩子。
孩子根本不知道母亲早已触犯法律,还一脸懵懂地问,“警察同志,我妈咋的了?”
那些从小就懂得遵守规则的孩子,一定是父母一开始就做出了正确示范。
郑渊洁有一次采访胡润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第9位的李想,让他谈一谈父母对自己最大的影响。
李想说:是父母和他一起过马路时,只要红灯亮起,即使马路上没有一辆车,父母也不横穿马路。
郑渊洁问:“这件事只是一个普通的交通安全教育,怎么会成为你人生中影响最大的事呢?”
李想说:“这件事让他从小就懂得做事要遵守游戏规则,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敬畏规则。”
李想的经历让郑渊洁感慨道:“如果人行横道上红灯亮起时,你也带着孩子视死如归,你的孩子潜意识里就埋下了做事可以无视规则的种子。这颗种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渐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将孩子人生道路上的阳光遮挡,让孩子的一生蒙上阴影,后患无穷。”
父母遵守规则,孩子才会敬畏规则。
没有规则意识的父母,养不出遵守规则的孩子。

孩子无视规则,后果有多可怕?
世界正在狠狠惩罚那些无视规则的孩子。
安徽铜陵,一条主干道上,两个男孩在玩“勇敢者游戏”。

短短3分钟,熊孩子们来回跑了13趟。
视频最后,那名6岁男孩被疾驰而过的红色小轿车,撞得头部及全身多处受重伤。

同样是玩“生死穿越”,广西的这个小男孩再也爬不起来。
视频中,他突然加速冲向路对面,以为自己跑得够快,但不知迎面驶来的货车更快,男孩被狠狠撞飞,当场身亡。

江西分宜,6岁小女孩不顾“喷泉开放,禁止进入”的预警,贸贸然跳了进去。
2秒钟不到,她就被主喷口的水柱击中,冲上八九米高空,然后重重摔下。

经诊断,女孩除了会阴Ⅳ度裂伤,直肠严重撕裂,还伴随着眼球损伤、肺挫伤、骨盆等多处骨折,更要命的是,伤口还出现了感染。

河南平顶山,9岁男孩小乐无视警示牌,径直翻越1米2高的铁围栏进入熊舍,给大黑熊喂食。
也就几分钟的光景,大熊就一口咬断了他的手臂。
在医院,父亲抱着孩子哭了一夜……
知乎上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高赞回答说:“因为那是生命的守护线。”
尊重规则就是尊重生命,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无视规则,就是践踏生命的尊严,害人害己。
我们从小就应该教育孩子: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不在路上跑和玩;动物园,不能翻越围栏;禁止进入的区域,就一定不要进……
看似冷漠无情的规则,实则为孩子的安全竖起铜墙铁壁,规则才是孩子最安全的保护伞。

家长看好孩子,更要管好自己
《孩子:挑战》一书说:「孩子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必须体会秩序和规则是自由的一部分,如果不守秩序,所有人的自由都会受到影响。」
爱孩子,就要让他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规则、有秩序、讲文明的社会中,不能做出违背公序良俗的举止和动作。
当孩子违反公共秩序时,第一时间让他承担后果
江苏宿迁有一个熊孩子贪玩,将一瓶墨水从高楼泼下,楼下住户阳台上晾晒的衣服都被墨汁弄脏了,地上和楼外墙也都被墨汁溅染。
父母赶紧出钱找保洁帮忙清洗,爸爸也亲自参与了清理。
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没事了。
爸爸清理时,就让他在炎炎夏日的太阳底下看着,“让他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妈妈则带着他挨家挨户地道歉,然后将邻居家被“祸害”的衣服全部拿回家——让儿子亲手洗,洗不干净就买新衣服赔!

大家都夸这对父母明事理,引导方式很棒。
瑞典医师厄柏哈特(David Eberhard)说:“没有惩罚、没有权威,也就没有规则、没有进步。教育里必然会有痛苦的成分,而这个‘痛苦’越早让孩子尝受越好。”
当孩子有失公德、冒犯他人时,最好的教育不是包庇,不是打骂,而是让孩子体验后果,品尝自己犯错的苦果,这种自然惩罚比任何教育都有意义。
父母先做遵守规则的好榜样
前几天,江苏宜兴一位爸爸几次三番登上热搜。
因为他2岁的儿子在水池边玩耍时不小心打碎玻璃瓶,一些碎玻璃掉进水池。
水池定期有保洁来收拾,还有小朋友过来玩,爸爸怕碎玻璃割伤别人,也让儿子知道要学会承担责任,不惜光脚下水去捡起碎玻璃。

儿子站在一旁,手足无措地盯着爸爸小心地捡玻璃碎片,似乎意识到自己错了。
网友纷纷称赞这位爸爸是“好榜样”,“孩子最好的教育引路人”。
人们常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懂得遵守公序良俗的孩子,一定是父母率先示范,让他看到了如何遵守公共秩序、敬畏公共规则,用规则约束自我。
规则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样板教材。
愿每一个成年人,敬规则、记规则、讲规则,做有修养的文明人。
愿每一个孩子,学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做文明的接班人。

- End -
作者:南风,爱写作的处女座写手,手里有笔,眼中有光,知心解意,吹梦西洲。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