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委屈就哭,和忍着不哭的娃娃,长大后会有哪些区别?
对于大人来说,一个孩子哭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有一种孩子比较例外,他受了委屈之后并不哭,而是自己在那里忍着。
一些孩子特别爱哭的家长心烦意乱的,其实孩子们,爱哭和不爱哭,长大以后也是有比较大的差别。

1、共情性不同
爱哭:爱哭的孩子共情性性比较强,他可以让别人实际的感受到感同身受的情绪,这样的人普遍情商比较高。
不爱哭:不爱哭孩子即使有感同身受的情绪,也不喜欢表达出来,只要会给人造成一种不舒服、很疏远的感受。

2、心理承受能力不同
爱哭:爱哭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较强,它可以及时宣泄自己的情绪,不至于积压在心里。
不爱哭:不爱哭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普遍比较低,因为他有情绪,不能及时地发泄出来,积压在心里,等到最后一起爆发的时候,可能就是个大事了。

3、重视程度不同
爱哭:俗话说爱哭的孩子有糖吃,所以爱哭的孩子一般都会更受到家长的重视。
不爱哭:不爱哭的孩子,家长可能无法感受到你情绪的波动,所以可能会认为你没有什么问题,重视程度就不会有爱哭的孩子高。

两者不同,我们要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爱哭的爱哭孩子,我们更重要的是去培养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和他的性格上的问题。积极培养孩子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该哭的时候哭,不该哭的时候不哭,可以讲哭,运用得当合理。

不爱哭的我们对于不爱哭的孩子一定要劝导他,如果实在憋得难受,可以通过哭来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即使不在人前哭也可以。而且要着重培养一下他的情商问题,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做到有耐心,有信心,通过及时的沟通来让孩子及时发泄掉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要把情绪都积压在心底。

关于这几个方面,我去问了一个儿童心理学的老师,他说:
一个孩子不会控制情绪是不好的,但太会控制情绪,也有可能是病态的。
所以孩子的情绪调控问题一定要重视,首先就是要认识情绪。《宝贝你为什么哭》一书中很明确地表达出了孩子的情绪问题。

告诉家长孩子的情绪要是可控的,不能让情绪做了大脑的的主人。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对情绪进行认知,知道什么是哭,什么是笑、什么是怒、什么是哀。通过图画的方式来向孩子介绍情绪,有图有话,就很有意思。

书中有一些情绪认知卡片和画心任务卡,帮助孩子认识情绪、准确的说出,尝试表达情绪。

都是一些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这个《宝贝你为什么哭》是一本不错的书。
认识情绪之后,我们就可以在情商上下功夫,我们总说这个人的情商高,说话很得人欢心。其实情商除了社交还涉及了很多方面。比如:行为习惯、性格问题、逆商问题、品格问题,财商问题等等。

所以歪歪兔这个机构就出了这样一本书《歪歪兔全情商绘本》,就是在讲孩子的情商问题,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孩子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书中的故事和游戏,进一步升级情商,做一个高情商的宝宝。书后还有一些写给父母的话,帮助家长着这条路上走得安稳,我自己也用这个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