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爱哭”和“不哭”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很大,家长们别不信

文 / 融睿妈育儿
2021-01-15 09:18

爱哭是孩子成长过程常有的事,也是他们宣泄情绪的手段。但是有的家长认为“哭鼻子”是件很没面子的行为,还会试图阻止,甚至看见男孩子哭就更加恼火。当孩子开始哭泣的时候,家长们都会感到心力交瘁,但是孩子哭真的是件很差劲的事吗?那爱哭的孩子跟不爱哭的孩子存在着哪些差距呢?

从小"爱哭"和"不哭"的孩子,长大后差距!

一、高度的同感

何炅的情商很高,他曾说过自己不会在独处的时候落泪。当何炅面对谢娜结婚时、黄雅莉唱老歌时,都会当众流泪,这也是他有高度的同同感的表现。同感也叫做共情能力,何炅的“爱哭”是容易被身边人的情绪所影响,而产生同感。

用无微不至的表现来告诉身边的人:我理解你。共情能力就是高情商的表现,这也是大家喜欢何炅老师的原因。

很多时候,哭泣能够体现出对事物和人的感受,爱哭代表被身边的情绪氛围所刺激到,产生共鸣。而不爱哭的孩子,是难以发觉到情绪氛围的改变,会出现冷场的情况。

二、情绪管理能力很强

福原爱,六岁开始练习乒乓球,每次练习乒乓球的时候都会哭鼻子,可以说是边哭边练球。就算她长大之后,参加世界级比赛时,只要感到压力就会很自然地哭出来,并不认为哭泣是件丢脸的事。哭泣过后的福原爱没有放弃比赛,而是迅速调整好心态,去面对下一场比赛。这就是她情绪管理能力很强的表现。

对于六岁时的福原爱来说,哭一场是最容易宣泄负面情绪的方式。而长大之后进行比赛,哭泣是更容易释放自身压力的方法,能快速的调整好身体状态和心态,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赛场。大部分时间,不爱哭的孩子经常将不良情绪藏在心里,不愿表达出来,而养成不吭声的习惯,这也会导致他们过度的压抑情绪而缺乏丰富的情感表达。

越是爱哭的孩子,更要重视情绪培养,可以学习这几点

一、多跟孩子沟通

家长要多跟孩子交流,不要用“这么大个人了还哭,丢不丢脸。“等苛刻的话。这种过分的话语会让孩子的产生心理阴影,导致他们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埋在心里,拒绝表达。家长们就要多跟孩子沟通,帮助他们用哭、喊来更好地宣泄负面情绪,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对孩子多点耐心

孩子能够明显地感觉到父母的情绪变化,他们在小时候对人的语气变化和面部表情都很敏感。家长们要耐心、心平气和地问孩子:“发生什么事了,让你哭的那么伤心。”父母的情绪变化对孩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父母一味地指责和制止他们哭泣,只会让孩子哭得更加厉害。

三、引导孩子哭泣

父母要时刻观察孩子情绪变化,例如丢失玩具,失去宠物,亲人离世等状况出现时,父母要告诉孩子:“感到不开心,就哭出来吧!”、“哭吧!孩子,没事。”

家长要让孩子感到情绪在发生变化,引导他们在合适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理解情绪的种类,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变化。

越是爱哭的孩子,就越能体会到情绪的变化,也需要管理好情绪。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的关键期是孩子3-6岁,家长要多加重视,类采用绘本、故事、脑筋急转弯等方式来引起孩子的注意,让他们产生兴趣,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例如给孩子看有趣的绘本,这套《儿童情绪管理早教启蒙绘本》就很适合宝贝阅读。一共分为10册,主题典型鲜明,覆盖面积广,包括了孩子胆小、自卑、等性格的问题。丰富有趣的图片更加引起孩子的注意,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如果你家刚好有3-6岁的孩子,就要把握住这段时间,重点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情商等,错过最佳时期,后面等孩子长大之后就更加难以培养。

孩子哭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要强制约束孩子情绪的释放,这样只会让他们对你产生怨恨,也会产生不良的行为,情绪管理能力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培养,一起成长,才会带给孩子快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