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这些行为不利于孩子正常成长

文 / 小小心思鸭
2021-01-15 18:14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很多人认为孩子的成功是打骂出来的,不打不成器。可事实上,这种教育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学前教育,避免给孩子逆反的心理。那么,这些话对孩子会造成怎样不好的影响?

这些行为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仇恨心理: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对父母的依恋性很强,一般不会产生仇恨心理,但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施暴,孩子渐渐就会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日后可发展为仇恨父母。

恐惧感:一个孩子每到夜晚就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常常紧抱大人不放,呼吸急促,面带恐惧表情。原来,他的父亲吓唬他说:“闹吧,天一黑就有妖怪,让妖怪把你带走吧!”开始孩子还闹,当父亲的竟装起了妖怪,把孩子吓得马上老实了。但自此,孩子便落下了明显的心理障碍。对3岁前的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逆反心理强: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时都可能“不屈服”。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太拧才挨打,其实,挨打时,别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会不服的,这种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以犟的形式表达出来。

自暴自弃:别看是3岁前的孩子,经常被责骂或挨打,也会因此而感到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他们本来可以将某事做好,但偏偏不做或干脆去搞破坏。这些孩子还可能表现出遇事冷漠,行事胆怯等。

1.对孩子很溺爱

家长溺爱孩子有三种表现:孩子什么事父母都要代劳,比如喂饭、把屎把尿等;对孩子错误的行为百般辩护,始终认为我的孩子没有做错;对孩子异乎寻常的紧张,孩子磕破点皮都大惊小怪的。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是个“草莓族”,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

2.夫妻经常吵架

如果夫妻感情不和睦,在家里经常吵架甚至动手,会导致孩子心理压抑,丧失安全感,变得很敏感。另外,在父母吵架过程中,孩子还学会了骂人、打人等不好的行为。

3.给孩子贴上“懒”“笨”等标签

如果家长把“蠢”“笨”“懒”等不好的词语挂在嘴边,经常对孩子说,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就会受到打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利于宝宝心理成长。

4.爱发火

家长脾气火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火。往往一句话或一个举动就能激起家长的怒火,对孩子非打即骂。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性格会走两个极端:要么胆小怕事,要么脾气跟父母一样火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