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看人品,孩子吃饭时的两个表现,说明情商低,前者最难忍

文 / 育儿理论
2021-01-15 18:31

文 | 幸孕姐(高级母婴护理师,原创不易,请勿抄袭)

餐桌礼仪是一种文化,吃饭并非填饱肚子那么简单,我们常说吃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而一旦形成习惯,后期就很难更改,小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现,直接能从侧面反映出家教和人品,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家长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当有如下表现时,要好好管教。

吃饭时的表现暗示情商低

▼吃饭时顾己不顾人

有的孩子在家里被宠坏了,毫无礼貌可言,总是一副以自我为中心、全然不顾他人感受的样子,在饭桌上只顾自己吃得舒坦,看到喜欢吃的食物,恨不得独吞,还没等长辈动筷子,就开始扒拉,这类孩子比较自私,且不懂礼教。

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吃饭时不顾形象

有的孩子碰上喜欢吃的食物,狼吞虎咽又吧唧嘴,扯着大嗓门讲话喷口水,完全不顾他人的感受,甚至搞得到处都是饭渍、油渍,给人的感觉十分邋遢。

一个人在饭桌上的谈吐举止都折射着教养和品格,说白了如上两种行为都是情商低下的反应,有人说一个人成功,20%取决于智商,80%靠的是情商,一个人的情商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高度。

对孩子情商培养的重要性

如今多数父母将培育孩子的着重点放在智力开发和学业成绩上,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情商的培养。其实,情商和智商对一个人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情商低的孩子可能身处陌生环境时茫然无措,内心感到紧张又无助,缺乏表现自我的勇气和信心,尤其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社交能力差的孩子可能白白失去很多机会,对未来发展十分不利。

高情商的孩子懂得控制自身的情绪,清楚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对自我的优劣势认知清晰,能够迅速调整心态和做事策略,很好地应对事事的变化无常。

一个高情商的孩子能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人际交往中,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他们可以控制自身的思想和行为,避免将负面情绪转嫁给他人,遇到问题不是推卸责任,而是主动反思去解决。

高情商的孩子逆商也很强,他们心态乐观,遇到问题时,能够将内心的愤怒和不甘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一次次磨练自己,坚韧、坦然地面对挫折。

高情商的孩子人缘很不错,他们能做到感同身受,懂得尊重他人,融洽地处理人际关系,能够和周围人建立亲密关系,在实际相处中愉快又舒适。

智商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基因的控制,而情商不同,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它受自身资质的影响较小,主要与后天教育和实践有关,而孩子情商低主要是缺乏教育方法和环境。

专家认为,小孩情商培养的关键期是3~12岁。尤其是3~6岁是黄金期,这一阶段孩子85~95%的性格得以形成,而7~12岁是一个巩固期和修正期,孩子的好性格和好习惯需要得到巩固和发展,如果此时孩子的情商较低,一定要及时纠正。

如何培养孩子的高情商

父母主要培养其乐观积极的态度、自律、自信、情绪管理、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为其适应复杂的社会和未来高品质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商涵盖了自我认知、情绪控制、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从诸多成功人士的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他们具备一些共同的非智力因素的特点,比如清晰的自我认知、心态平和、不畏惧困难以及社交上游刃有余。

据调查显示,那些在关键期得到靠谱情商培养的儿童少年,在学习成绩、人际交往、工作生活以及未来婚姻中,均要好于未受到情商塑造的孩子,他们乐观开朗、抗挫能力强、不怕失败,能够获得成功和幸福。

为此,培养孩子的情商至关重要,《幼儿情商与性格培养绘本》非常适合3~6岁的孩子,亲子共读再合适不过。全套书共分为十个主题,分别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更利于孩子理解和领悟。

涵盖了幼儿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旨在教会孩子认可自己、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情商,每本书都是中英双语,既能提高孩子的英语学习能力,又能锻炼口语能力,有效提升孩子的情商,让其克服自卑、胆小等负面情绪,成为一个自信、独立、乐观、诚实的好孩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