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借耳朵给你”,教孩子认识交往,学会倾听

文 / 育儿宝母婴
2021-01-17 09:23

为什么会有误会?为什么往往吵得越凶,越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为什么“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因为只顾了“说”,而忘了“听”;因为根本不想给对方开口的机会,因为根本不想听什么“解释”。大人还好,可以“君子动口,不动手”,唇枪舌剑相互多抵挡一会。而孩子本来就表达能力有限,再不让说,就很可能马上动武了。

在一次集体游戏时,一群孩子因一个问题争执起来,每个人都急于表明自己的立场,于是大家开始抢惟一的一个话筒,抢不到的先是围着拿话筒的人转,希望有个机会抢过来,后来干脆动脚威胁了:快给我,不然我踢你了!已根本顾不上还有老师等在场,而“原形毕露”了!其实,说就说了,为什么一定要话筒呢?难道是为了声音更大?其实,恰恰是为了要让其他人都听到,因为别人“听”了,就等于知道了自己的主张,自己就没白说,否则只说给自己听,不说也知道了,何必再说?

最后,要学会从他人的话里听出,“到底他想要什么?”“到底他是怎么想的?”“他真正想干什么?”“他想怎么办?”“他要我做些什么?”“他真要这样做吗?”“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想?”其实,之所以会有那样的情绪,会有那样的举动,都是因为有所主张。孩子学会了听对方的主张,就真正理解了同伴为什么会那样了。

而且这也是让孩子明白:如果与同伴主张不同,都想自作主张时,就会有争吵与摩擦。不用回避主张不同,也不用勉强孩子放弃他的主张去遵从同伴的,让孩子在“听”明白的前提下,自己选择与决断!但是,关键是要“听”明白!倾听是了解事实的过程,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同伴到底需要什么,你与他之间到底有什么矛盾;只有这样,你才能决定到底是给予他帮助,还是理直气壮地反驳他,与他明明白白地辩论是非对错!其实,孩子本来就有很强的“察言观色”本领,要不然,做父母的一生气,孩子就显得听话多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