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说话、态度,都会影响孩子的情商发育!

文 / 郑州高新区天星美术
2021-01-29 09:20

其实说话是一门艺术,这不仅在平常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而且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也体现了这一点,记得前几天,发生的新闻吗?17岁男生因为在车内与妈妈发生争吵,结果打开车门,选择跳江。这样一件事情真的很让人感到痛惜,但是如果作为父母的懂得说话,那么可能会避免最终的悲剧。所以父母需要学习如何在语言上与孩子沟通。不然语言是最伤人的利器,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伤害,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情商发育。

一个孩子从之后,5-6个月,就会开始有自己的意识,可能这个时期的孩子还不懂得说话,只会用哭声表达,但是当孩子开始会走、会说、会表达的时候,那么孩子是需要被尊重的,那么父母就不能只是简单用一个指令来面对孩子,而是需要用平视的目光来注视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他们和父母是可以好好交流的。比如我们经常在家里孩子玩完玩具之后,我们要让孩子收起玩具,就会说:“快点去自己把玩具收拾起来。”,这个是时候孩子常常反应就是“不要”,因为在心理层面,孩子觉得自己被管束了,天然反应就是反抗。但是如果父母是这么跟孩子说话:“宝贝,现在玩完玩具了,我们把玩具收拾起来,以便下次再玩好吗?”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尊重了,这个时候孩子对父母的诉求,一般都会选择顺服,然后就去做了。这就是语言上对孩子的尊重。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作为父母,我们太习惯用命令和威胁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了,哪怕有时候是为了孩子好,但是有时候,会给孩子带来心里的委屈。我们做父母的,可能设定一些规则,让孩子可以去遵守,这本来是为孩子好,但是可能在沟通过程中,没有好好说话,让孩子心里紧张和委屈。比如,我们和孩子规定,每天只能玩半个小时的玩具,可能当时间一到的时候,孩子还想多玩一会,就会哭闹,但这个时候父母可能会拿出规则来说:“半个小时到了,不能在玩了,快点收拾起来。”这是命令的方式。还有一种就是:“我们已经说好了,半个小时玩,你再这样哭闹,以后都不能玩了。”这是威胁。我们想想,这样孩子其实并不会觉得自己有错,反而只会觉得心里委屈。所以面对这种时刻,父母只有用温柔的语言、坚决的态度,来说话:“宝贝,我们已经说好了,半个小时,我们都要遵守哦!明天再玩好不好?”这样孩子就会从心里知道说妈妈是为自己好,就不会觉得心里委屈。

其实我们要想一个问题,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说话方式,其实是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商的,因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而一个的性格、品格、说话方式、态度,其实父母都是最直接的教授者,当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父母如何说话如何,态度如何,那么孩子虽然不一定会接受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但是一定会被感染而用同样的说话方式、态度去对待别人。这可以说是一种“遗传”式影响。

当然除了“遗传”式影响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影响叫“养成”式影响。当孩子面对父母有诉求的时候,或者想和父母分享一些事情,但父母的说话态度是一种不重视或者无所谓的时候,那么孩子可能就会开始变得自闭,慢慢的不愿意再分享,不愿意再交流了,久而久之其实心里封闭久了,就不愿意再与人交往了,这些行为其实都是非常伤一个孩子的成长的,一旦养成一种性格,孩子绝对不会单单只是面对父母才用这种处世方式的,而是走到哪里孩子都会用这种处世方式来面对别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