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专注力,正在被你一步步毁掉
“哎呦我的乖孙孙,快别玩儿了,来喝点水”
“宝宝等会儿再画,快来,和妈妈一起先拍个短视频”
以上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如果是,请赶快停止!
因为你的“关爱”正在一步步毁掉宝宝的专注力。
专注力是指一个人能够忽略外在的干扰,能够持续并且专心地进行某种活动的能力。
专注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碎片化的当下,专注力的培养,不仅能够重新找回我们稀缺的注意力,还能够帮助提高我们的工作,做到事半功倍。
因为稀缺,所以珍贵。对于专注力的培养,大多数家长崇尚“从小抓起”。各种早教班,益智类早教玩具,只要是能够帮助培养宝宝意志力的活动,家长们总是乐此不疲。
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宝宝的专注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保护”出来的。
这是什么意思?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心理与脑科学教授 Chen Yu 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分别给宝宝和父母戴上穿戴式眼球追踪仪,采集宝宝和父母的眼球运动数据来研究和分析宝宝的专注力与大人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宝宝的专注力与陪伴宝宝的父母们的陪伴投入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实验分成了四组对照组。
第一组:家长在宝宝玩耍时,要保持沉默只被允许在一旁看着。
第二组:家长在宝宝玩耍时,不仅被允许看着而且还允许触摸玩具。
第三组:家长在宝宝玩耍时,被允许照看宝宝以及和他交谈。
第四组:家长在宝宝玩耍时,不止被允许照看他还允许和他交流以及触摸玩具。
实验结果显示,在第四个对照组,孩子的专注时长最长。
在这里,我们会发现,家长的投入程度与孩子的专注成正比。但,这个成立的前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家长的加入必须是宝宝主动的邀请或求助下才可以。
在此基础上,才能使家长与孩子的专注度成正比。反之,则会一步步摧毁孩子的专注力。
“专注力”这项能力并不取决于我们体内的遗传基因,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大脑和体内的神经系统的发育。也就是说,“专注力”是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被慢慢养成的。
也就是说,年龄越大,专注力越强。然而,即使对于一名成年人,他的专注力也不过持续40分钟左右,就更不要提小朋友。
年龄越小的孩子所能专注的时间也就越短。认识到这一点,家长朋友就应该明白,不要在宝宝玩耍时打断他有多么的重要。
在孩子的陪伴当中我们要时刻记得自己“监护人”的身份。也就是说,除了帮助选择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安全性的游戏和玩具之外,要学会放手。把“接下来”怎么玩的权力交给孩子。
这样不仅能够正确的培养孩子专注力。还能够激发他无限的创造力。
有些家长可能会问,要是家长完全不参与,那亲子之间还有什么感情可言?
这里的扮演“监护人”的意思,并不是要我们完全不参与,而是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参与。比如待在宝宝身旁等待时机,等到他向我们求助时,便可加入进去。同时家长们还可以选择一种夸张的方式向他展示面前玩具的趣味性,以此增加他的持续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