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孩子有这几个表现别以为是小聪明,放纵会酿成祸根

文 / 育儿小行家
2021-02-10 00:26

有些孩子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喜欢动小心思,有的家长还会认为这是孩子变聪明了的表现。

如果家长坐视不理,孩子的不当行为就会更加猖狂,做出更多不合理的事情,孩子有这几个表现,家长可别坐视不理,还以为这是孩子聪明。

在国内育儿论坛引起轰动的李玫瑾教授,在这段时间又发出了新的研究成果。经过大量的观察,育儿专家李玫瑾发现孩子耍小聪明做坏事的时候,会有这几个表现。

有的孩子自以为这是聪明,但是其实这是在为将来道德败坏,形成不良的人格品质埋下祸根,父母一定要早做打算,早点把孩子的不当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1、揣着明白装糊涂

有些孩子心里其实是明白的,但是表面上故作糊涂,以为这样就可以蒙混过关,就可以躲避父母的追责,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去做坏事,反正解释的时候有理由说自己根本就不懂。

孩子明明是懂的事情,却故意装作无知的样子,试图用无知者无罪的理论去欺骗父母。

这样的行为如果父母不及时制止,孩子走出家庭以后,在社会上也会使用这样的手段,会被别人无情的戳破,会被别人看不起。

2、习惯性的撒谎

孩子如果养成了习惯性撒谎的习惯,总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自己做了坏事还不认,总是去欺骗别人,欺骗周围的朋友,同学,家长,师长。

年纪大阅历丰富的人,其实一眼就可以看穿孩子的谎言,只是不想戳破,等到孩子长大以后,习惯性的撒谎会让孩子失去重要的人,失去亲密关系。

一个不诚信的人,别人也会对他不诚信,你想要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要如何对待别人。

3、一点小事就喜欢麻烦别人

孩子一点小事就喜欢麻烦别人,不喜欢自己动手,总希望别人帮自己把事情料理好,儿子就可以躲在一边偷懒,这样的孩子不仅懒还坏。

在家里当中能不自己动手的事情,就指望父母坐在学校当中能自己不动手的事情就指望同学帮忙。

一点小事就喜欢麻烦别人,他长大以后会成为一个很坏的品质,会让周围人觉得厌烦,刻意和孩子保持距离。

4、习惯性批评别人

有的孩子好为人师,习惯性的去批评别人,指导别人,明明自己的成绩不怎么样,但还是喜欢在别人面前故作师长。

习惯性批评别人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品质,总是喜欢批评别人的人,都不来别人的赞美,只会得来别人的疏远,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只会看到别人的短处,又发现不了自己的短处。

5、不懂装懂

有的孩子有不懂装懂的习惯,面对不懂的事情,不仅不知道虚心求教,还喜欢故意装作懂的样子试图欺骗别人,欺骗自己。

其实不懂装懂,在别人眼里是一件非常愚蠢并且无知的事情,别人只会看到不懂装懂的人的虚伪,并且加以讨厌,不会尊重不懂装懂的人,更不会把自己的所知所得分享给不懂装懂的人,为他解答困惑。

虽然面对不懂的知识,只有放下身段向懂的人虚心求教才可以有所收获,不懂装懂的人拒绝放下自己的身段,拒绝做出谦虚的样子,还总是一副什么都了解的样子。

只会让懂的人厌恶他,疏远他,不愿意把知识分享给他,他的知识面就会越来越窄,以后的路就会越来越难走。

如何帮助孩子改掉这些坏习惯

1、及时引导

从小对孩子及时引导,在孩子不懂的时候,让孩子学习求教,孩子懂的时候也让孩子保持谦虚。

在孩子习惯性的批评别人的时候,即使的孩子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只会让别人在疏远他,并不会让别人觉得他博学多闻。

在孩子表现出不好的行为倾向,比如一点小事就喜欢麻烦别人,不顾别人的感受,告诉孩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孩子自己总是被别人麻烦,他也会讨厌那个人,并且不想帮他做事,让孩子不要一点小事情,就麻烦别人尽量保持独立的品格,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自己做,实在做不了的事情再求助反而会有更好的效果。

2、让孩子保持同理心

从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知道自己去打扰别人,骚扰别人,甚至是破坏别人正常生活的节奏,让别人帮自己做事时别人是不开心的,这样孩子有了同理心,能理解别人的不快乐和厌烦,就不会去提出无理的要求。

注重给孩子培养学习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注重给孩子培养社会上所需要的基本的道德品质是更重要的,一个人要想走得长远,基本的道德品质一定要有,一个品行良好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是这个道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