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孩子是怎么长大的?父母完全放养,网友:心真大
现代父母的育儿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养娃非常“精细”,孩子的衣食住行力求做到最好,甚至包办孩子的一切。与过去的父母“放养”孩子的状态相比,现代父母的养娃方式堪称“圈养”。
案例
周末,芝芝带六岁的儿子去楼下晒太阳,听到几位婆婆聊天,其中一位婆婆说,“现在的孩子养得太精细了,以前的娃哪管得了这么多,有口吃的就不错了。”
另一位婆婆连连称是,“以前的娃都是放养,整天不在家。哪像现在,孩子都圈在家里,没大人带着,哪儿都不敢去。”

听到婆婆们聊得热火朝天,芝芝也深有同感。她对儿子的养育就很精细,在吃穿用度上,尽量为儿子做到最好,买的东西虽然不求最贵,但也十分注重品质。而且,她平时走到哪里,就将儿子带到哪里,儿子根本没有自己出去玩的经历。
芝芝想起自己小时候,父母要去地里干农活,她和邻居小孩到处乱跑,不是去河沟里摸鱼虾,就是去地里挖野菜,有时候还会漫山遍野跑,不到天黑不回家。
两相对比之下,芝芝不由感叹,过去的父母才是真正的放养模式。现代孩子的养育方式真的过于精细了,完全是“圈养”模式。

芝芝忍不住将自己的感慨发到网上,引起不少网友共鸣。
网友纷纷留下评论,“过去的父母心真大!”“现在坏人太多了,父母根本不敢让孩子自己出去玩。”“如今的父母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了,孩子都娇生惯养,和以前的孩子没法比。”
也有网友对“放养”模式较为认同,“放养式教育才能让孩子释放天性,让孩子更自由、更快乐。”
其实,在以前的年代,条件比较差,父母要挣钱养家,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精细养娃,放养式育儿也是情不得已。如今的条件好了,父母有能力和精力去培养孩子,在养娃方面就会比较精细。
在放养式养娃的大环境下,父母的心到底有多大?
1、让孩子出去放牛羊
在一些农村家庭,父母每天在地里干农活,没有时间,就会将家里的牛羊等牲畜交给孩子放养,或者让孩子带上镰刀、背筐去割青草喂牛羊。
很多农村孩子的童年,就是在田野里、牛背上度过的。若是没让牛羊吃饱,或者牛羊跑去糟蹋了别人的庄稼,孩子回家还要挨揍。

2、让孩子自己出去玩
不管是城里孩子,还是农村孩子,父母要上班、干活,没有时间带孩子。孩子很小时,就要学会独立,出去与小伙伴一起玩耍。
城里的孩子活动空间受限,一般是在胡同、巷子里结伴玩耍,相对安全一些。农村孩子则在村子里、田野里到处乱跑,不是下河摸鱼,就是上树摘果子、掏鸟蛋,更容易受伤。但放养的孩子胆大、心细,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强。
3、让孩子自己去上学
过去的人比较单纯,坏人相对较少,父母可以放心让孩子自己去上学,甚至走几里、十几里路去学校,都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
但现在的坏人太多,父母根本不敢让孩子自己去上学,总要安排家人去接送孩子上学、放学。

过去的父母养娃非常粗糙,父母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好,孩子一样养大了。所以,很多老年人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养娃过于精细,导致孩子过于娇气,经受不起挫折。现在的年轻人又认为过去的父母心太大,让孩子小小年纪就面临很多潜在的危险因素。
孩子到底是圈养好,还是放养好?
1、综合运用,巧妙结合两种育儿模式
对孩子进行圈养,养娃过于精细,父母为孩子提供了太多的养分,容易导致孩子营养吸收不均衡。但是放养式育儿,家长对孩子的管理过于松散,容易导致孩子没有规矩,不遵守规则,孩子将来容易走弯路。
父母应吸取圈养和放养的好处,综合运用两种育儿模式,巧妙结合两者优势,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2、根据孩子成长特点,做到“收放有度”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长特点,父母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做到“收放有度”。不管是圈养,还是放养,都需要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让孩子从中受益。
放养时,要给孩子立规矩、讲道理,让孩子遵守规则。圈养时,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让孩子多与同龄人交往,孩子会更自信。
父母不是孩子永远的避风港,在孩子的养育方面,过于精细或过于粗糙,都不可取。想让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将来更有出息,父母就要坚持科学育儿的理念,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让孩子全方面发展。